什么人更容易感覺到疼?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6月25日訊】這似乎是和心理學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但許多臨床醫生都在專業學術論文中提出:對于疼痛感知,有某些患者更顯著于其他患者。而恰巧是這些患者,他們疼痛耐受性的程度和他們的心理成長環境有著莫大的關系。
  
  男人看牙更怕疼
  首先發現這一現象的是口腔科醫生。在所有的臨床工作中,只有口腔科的患者是最常見導致直接痛感反應的,但口腔科醫生們很快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對牙鑽那么恐怖,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控制不住地大聲嚷嚷。
  
  他們通過門診記錄,總結出對牙疼和治療痛反應過于激烈的患者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1.年輕,年齡范圍在18歲到40歲之間;
  2.男性多于女性,這個比例大概是4:1,即每五個因疼痛而不得不停止治療的患者中,男人占四個。
  
  鄭先生首先承認,只要是躺到口腔科的治療床上,他就有不可抑制的大聲呼喊的欲望。一旦在治療中碰触到神經,不自覺地就會發出呻吟。他深為自己的表現可恥———“可我真的控制不住”,他實在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脆弱到這种地步!
  
  可打工妹張姑娘卻不以為然,她說最恐懼的是听到牙鑽的聲音,但只要那陣緊張過去,什么疼痛就無所謂了。
  
  這一現象為普通外科的醫生所證實,在他們的記憶中,能夠忍受疼痛的反倒是那些老人、孩子和看上去柔弱的女子。
  
  “他們很堅強,至少比大多數小伙子堅強,”北大醫院外科的章醫生說:“在外傷縫合的時候,因為疼痛(已經注射過麻醉藥后)疼昏過去的,絕大部分是二三十歲的男同志。”

  优越感加深疼痛
  難道男人更比女人怕疼?難道那些“大人”比孩子還嬌气?
  其實,對疼痛的感知程度和性別、年齡并沒有多大關系,真正影響到人的忍痛水平的,是人在成長發育過程中心理環境對應激事件的體會經歷。換句話說,相對受到的心理待遇越好,對應激事件的反應就越劇烈,對痛苦的反饋表現也就越明顯。
  
  在人自身的成長環境中,男性地位和對男性的期望值通常高于女性,這就造成了男性被呵寵的行為定式。而在這一定式中,主導角色的培養和灌輸使得男性作為天生強者的意識得到自我定性和膨脹,也就是說,他開始具備攻擊性和過于敏感的自我體現。這對于來自外界的傷痛和被動受到控制的醫療行為所帶來的疼痛,他很自然地會表現出強烈的應激反應,造成忍痛能力降低,痛感增強。
  
  同樣,即使是女性,如果在成長中也處于過于优越的心理環境,她也一樣會加深疼痛感覺。反之,那些從自身體驗或心理接受環境中感覺自己是弱者的人們,不論是孩童、老年人還是大多數女性,他們就較容易接受疼痛感覺,至少他們不覺得疼痛會使自己忍受不住。
  
  另外,對自身安全的敏感程度也可以反映到疼痛上———在多子女家庭。那些并不被父母所寵愛的孩子往往安全感較低,但他們在接受痛苦時表現得最是堅強,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哪怕含著眼淚攥緊拳頭,他們也能堅持到治療完畢。
  
  感覺疼不是坏事
  那么,對疼痛感覺敏感是好還是不好呢?從傳統醫學角度來看,痛感高是好事情,可以使人很快感覺到危險并提供快速的應激反應過程,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忍痛能力低痛感高卻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完善、心理發育畸形的表現,也是衡量個人社會行為适應度的標准,即,這類人在社會行為過程中,容易受到挫折和打擊,也容易產生暴力對抗行為和精神障礙。
  
  專家提示,減少對儿童發育過程中的溺愛、嬌寵,适當的嚴厲和刻意的培養儿童受打擊和受挫折的能力,對儿童未來的心理定型和心理承受能力將有莫大的好處! @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旅英僑胞捐增口罩供台灣醫療人員抗SARS
貝克漢受傷 停賽八週
巧用食鹽防治疾病
孩子肚子痛不能輕易按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