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孔子傳第十五章 孔子遲暮思歸鄉 弟子回魯漸成名

王謙
font print 人氣: 121
【字號】    
   標籤: tags:

(//tvsmo.com)
【大紀元4月14日訊】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師徒再次回到了衛國。這次回衛國的具體路線是從負函到陳國,自陳國北上,經宋國的儀邑,抵達衛國蒲邑,由蒲邑回到衛國都城帝丘。這一年,孔子67歲。

孔子從上次离開衛國到此時已有八年時間,其間,前衛太子蒯聵在与其子衛出公爭奪君位的斗爭中失敗,再次流亡國外。晉國兩度發兵進攻衛國,試圖讓蒯聵回國奪取君位,都沒有成功。衛出公經過几年的努力,總算是鞏固了自己的位置,此番對孔子的歸來也表示了極大的熱情。孔子師徒以為孔子將會得到衛出公的重用。

子路曾同夫子談到這樣一個話題:“衛君如果用您參政,您將先做什么呢?”孔子很肯定地回答說:“一定要先正名。”正名,就是要調整不合乎周禮的名教制度,衛國的實際情況便是有違孔子所一貫堅持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張的。衛出公雖然受祖母命而立為國君,但父親尚在,父親要回國時又被他以武力阻擋在國都之外。

子路對夫子的話很不以為然,反問道:“您竟迂腐到了這种程度,為什么一定要去正名呢?”孔子很嚴肅地說:“你怎么這樣魯莽!君子對于他所不懂的,大概要采取保留態度,你竟如此亂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得當;刑罰不得當,則百姓就會惶惶不安,連手腳都不曉得擺在哪里才好。君子為政,一定要名正,說起來順理成章,這樣的話才能行得通。”

盡管孔子怀著參政的熱忱回到衛國,但衛出公并沒有讓孔子切實從政的想法,他歡迎孔子的歸來,真正的目的還是利用孔子的威望。因為孔子作為弟子們的精神領袖,有著很大的號召力,孔子居留在衛國,并受到他衛出公的尊崇,在衛國的孔門弟子自然樂于為衛國效命。于是,衛出公將孔子公養起來,給他优裕的生活條件,并不授以實際的官職。

后世的孟子對孔子在不同階段的仕宦生涯,作過這樣的簡煉概括:“孔子有見行可之仕,有際可之仕,有公養之仕。于季桓子,見行可之仕也;于衛靈公,際可之仕也;于衛孝(出)公,公養之仕也。”“見行可之仕”,即有可能實踐自己的政治主張;“際可之仕”,指享有禮遇,但無法行道;“公養之仕”,則是單純的領有一份俸祿,對政事再無置喙之權。

衛出公對孔子采取養起來的政策,既不讓他“為政”,又不讓他“問政”,孔子明白自己已不可能得到這位年輕國君的重用。如此看來,自己一向怀有的政治理想已經不可能實現,但此時的孔子沒有怨懟,也不再表現出自傷,因為他對一切似乎都很看得開了。他平靜地接受一切。

用孔子自己的話說,就是:“六十而耳順。”

在隨后的時間里,孔子又招收了一些弟子,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惠叔蘭、子夏等。稍早一些時候,孔子在楚國時收錄的弟子子游也成為孔門中的一位重要弟子,日后獨成一家,傳播孔子儒學。

孔子在衛國,多位弟子在國中任職,更多的弟子日常隨侍左右,師徒不再像以往那樣在列國間奔波,不再為追求仁政理想的實現而輾轉于宋、鄭、陳、蔡、曹等國君臣之間仰人鼻息。看起來,生活是真的安穩了。然而,漸入遲暮之年而猶淹留异國他鄉的孔子,內心卻涌起了愈來愈濃、愈來愈重的鄉愁。從魯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离開父母之邦魯國,已倏忽轉過13個年頭,孔子也從去魯時一位55歲的長者變成了生理意義上的真正的老人。

就在這一年,從魯國傳來一個孔子夫人亓官氏去世的耗。回想起自己為追求理想而拋妻別子,顛沛流离于异國,只留下夫人孤守家園,孔子心中感到深深的歉疚,對妻子,他是說不盡的愧悔。他決定為自己周游列國求仕的過程畫上一個句號,以垂老之軀回到生養自己的魯國。E

孔子回到魯國,是在第二年,也就是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春。他是受到魯國季康子的召請回國的。

還在孔子周游列國的途中,他的弟子中就有一些陸續回到了魯國,如冉求、子貢、子張等。這里進行一番補敘。

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孔子師徒羈留陳國時,魯國執政的季桓子大病,一天,他同獨生子康子乘車環游城中,看著魯都衰敝的景色,他喟然嘆道:“過去魯國几近興盛,因我獲罪孔子,才沒能真正興盛起來。”他怀念起五年前被自己逼走的孔子,也許此時他真的意識到了孔子對于魯國的意義。几天后,季桓子病逝,在臨終之時,囑托其子季康子一定要召孔子回魯國。

季桓子死后,魯國由季康子執政。他想要遵從父囑,召回孔子。不料,他的家臣公之魚提出异議。公之魚認為:“過去先君任用孔子未能善始善終,被諸侯所恥笑。現在您又要用他,若是同樣不能善始善終,不是仍會落下笑柄嗎?”魯國政事确實需要有賢能之士來輔佐,于是季康子接受公子魚的建議,決定改召孔子弟子冉求回魯國。

冉求接到使者之請,臨行前,孔子對他說:“魯國召你回去,不是小用,是要大用一番啊。”他對魯國的形勢、對自己弟子的才能都是十分的了解。孔子的另一弟子子貢在冉求回魯之前,已曾奉召回到魯國,多次在魯國的外事活動中不辱使命,發揮才能。在冉求回魯的當天,孔子不禁流露出對自己師徒一伙在异國漂零不定的生活的厭倦,自言自語道:“回去吧,回去吧,我們那里的弟子們志向高大得很,文彩又都斐然可觀,我真不知道怎樣去指導他們哩。”

不久前由魯國回到孔子身邊的弟子子貢知道夫子的思歸之心,更知道夫子不受當國者邀請絕不會自行返魯,所以他在為冉求送行時特地叮囑:“如被重用,一定速召夫子。”

冉求奉召回國后,做了季氏宰,深受季康子的賞識和重用。而對于孔子,季康子卻久久沒有召其回國之心。

到孔子最后一次回到衛國,為衛出公所公養時,弟子中已有多人在魯國供職,如子張、有若、樊遲等,在國內已有較大名气。這些弟子都希望夫子回到魯國來。漸漸地,季康子也開始看到了孔子的利用价值。孔子是聲聞諸侯的賢者自不必說,孔門多才雋之士,如請孔子歸魯,門下弟子也將盡數來歸,自然為魯所用。而孔子已年近七旬,已過耳順之年,在政治上也不會對季康子有什么不便。這樣,季康子產生了請孔子歸魯的愿望。而直接促使他做出決定的,還是發生在齊、魯兩國間的一場戰爭。(//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孔子傳第十四章 會葉公夫子自道 道難行隱士歌諷 (4/12/2002)    
  • 大陸迄今僅存的孔子真跡被發現 (4/12/2002)    
  • 孔子傳第十三章 居陳國心懮魯君 困城父不絕弦歌 (4/11/2002)    
  • 孔子傳第十二章 見南子出游陪乘 避桓舍車易服 (4/10/2002)    
  • 孔子傳第十一章 匡蒲被圍多舛難 臨河而返賦陬操 (4/7/2002)    
  • 孔子傳第十章 遭冷落孔子离魯 受嫌猜師徒去衛 (4/6/2002)    
  • 孔子傳第九章 恪職守事君以禮 尊王道墮除三都 (4/5/2002)    
  • 孔子傳第八章 任司寇攝行相事 會夾谷為君取威 (4/4/2002)    
  • 孔子傳第七章 回魯國陪臣亂國政 宰中都孔子顯政績 (4/3/2002)    
  • 孔子傳第六章 國政亂孔子赴齊 齊景公執禮問政 (4/2/2002)    
  • 【紀元專欄】張耀傑: 曹禺筆下的農民暴動 (3/15/2002)    
  • 中國烹飪史的發展 (3/15/2002)    
  • 歷史故事:孔子審案 (3/14/2002)    
  • 易經與中華飲食 (3/14/2002)    
  • 孔子傳第五章 三十而立杏壇設教 洛邑之行問禮老聃 (3/11/2002)    
  • 孔子傳第四章 少年磨難多能鄙事 勤于求知立志向學 (3/11/2002)    
  • 孔子傳第三章 生值末世禮崩樂坏 少年好禮俎豆禮容 (3/11/2002)    
  • 心靈之窗:諾言 (3/5/2002)    
  • 孔子傳第二章 叔梁紇尼山致禱 坤靈洞孔子誕生 (3/5/200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孔子生值春秋時代末期,其生活時間正當公元前6世紀中葉到公元前5世紀前葉的動亂不定的時代,以周朝為宗主的國家秩序正瀕臨崩潰的局面。
    • 母親去世后,少年孔子開始孤身一人面對社會,他不但要生存,更渴冀著躋身上層社會,實現自身价值。但不久后發生的一件事使他感受到了社會現實的冷酷性。
    • 中國歷史上的私學在孔子行教之前已有存在。自西周以來,由于王權日漸衰微,許多文化公職人員流落到民間,原本屬于王朝的文物典籍也散失四方,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知識人員以個人身分收徒講學的形式,也就是私學。從文獻中可以看到當時在官學之外,私學風气已經盛行,晉國的叔向,鄭國的壺丘子林和鄧析,以及魯國的少正卯等在當時諸侯間都有一定的影響。
    • 《易經》是本奇書,相傳由6000年前的伏羲氏始立,先天八卦,經過3000年由周文王創立,后天八卦,并推演出六十四卦,又由周公整理,形成《周易》一書,再由孔子作《易》之「傳」,進一步完善。它的「太極儀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及其繼續演變的理論,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變化過程和相互聯系之中。它不僅在時間域、空間域存在,亦存在于物質結构之中。《易經》的兩儀(即陰陽理論),哺育了我國的中醫學說;而祖國的「醫食同源」學說,又哺育了華夏飲食文化的結构序化,使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 孔子五十三歲那年,做了魯國的大司寇。這大司寇實際上就是個維護社會治安的官儿。
    • 5000年前,可能利用蒸汽蒸制食品。當時海邊“宿沙氏”部落煮海為鹽,鹽成為中國人最早利用的調味品。約前500年,孔子提出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早期的飲食觀形成。同期出現了酒店、熟肉店及宰狗為業的“狗屠”飲食市場已初具雛形。
    • 1927年5月,17歲的南開中學學生曹禺在《南中周刊》第25期上發表一篇習作:《偶像孔子(閑說)》,其中一段話牽涉到了毛澤東等共產黨人直接領導的農民暴動
    • 在孔子三十多歲的時候,魯國政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時,魯國的政權操縱在三桓特別是季孫氏的手里,國君實際上成了傀儡。漸漸地,執政的季平子(季孫如意)已不屑于用他的大夫身分所适用的禮樂,狂悖至極,竟將天子的禮和樂在自己家中搬演,在家中欣賞八佾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