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真相】斯大林為了蘇聯 推動日本侵華?

人氣 2909

抗戰勝利是中華民國的歷史性功勳。中華民國把中國抗戰融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藉助於盟國力量,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因為藉助了蘇聯的力量,使得蘇聯在中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許多歷史著作,比如保羅‧約翰遜的《摩登時代》(Modern Times: The World from the Twenties to the Nineties)認為:當時對中日戰爭感興趣的唯一大國是蘇聯,中日戰爭的大贏家也是蘇聯,而中國方面唯一從這場戰爭得到好處的是中共。

那麼,在過程中,領導的蘇聯都做了些什麼?這期節目,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蘇聯侵華

從一些史實來看,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抗戰時期,蘇聯也在侵華。

1944年,蘇聯非法吞併中國唐努烏梁海17萬平方公里國土,以及操縱外蒙古「獨立」。八年抗戰勝利後,日本侵占的中國領土,除釣魚島還有爭議外,都已收復。而沙俄和蘇聯割占、肢解、吞併的中國國土,截止到1945年,共有588.388萬平方公里,占當前中國陸地國土面積的60%,沒有歸期。

1934、1937年蘇聯出兵中國新疆,1940年逼盛世才簽訂《新蘇租借條約》,俗稱《錫礦協定》。1944年策劃伊寧暴動和建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

1937年底至1938年上半年,蘇聯清肅遠東地區所謂「不可靠」民族,半年內羅織罪名抓捕中國人1萬餘名,其中更有三千多人被處決。1917年所謂「十月革命」之前,在俄羅斯有超過20萬華工;1926年蘇聯人口普查時,全蘇聯仍有10萬華人,其中7萬在遠東地區;20世紀40年代,遠東地區的華人則幾乎絕跡。

更嚴重的是,在日本侵華過程中,蘇聯對日本還起到了誘使、默認、縱容、支持等等作用。

中東路事件開惡例

蘇聯在中國東三省地區繼承了沙俄的大量利益,中東鐵路是其中之一。中東鐵路曾被比喻為蘇聯插入中國的「革命手指」。斯大林根本不想同中國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反而要確保和擴大蘇聯在遠東的利益和安全。

1928年,統治東三省的奉系軍閥將領張學良將原來懸掛的北洋政府五色旗換成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宣布接受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史稱「東北易幟」。

1929年,張學良希望武力收回名義上是在中蘇共同管理下的中東鐵路的權益,結果斯大林以「自衛」的藉口再度出兵入侵滿洲,東北軍大敗。這是北伐統一後中國第一次與外國交戰,雖然是中方收回自身權益的行動,失敗的結局,對日本侵華戰略產生了重要影響。

為什麼說中東路事件影響到日本侵華呢?

根據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在《斯大林助推日本侵華?》一文中分析,首先「中東路事件」是蘇聯用武力解決和中國的紛爭,擴張勢力。這使日本關東軍更急迫地想在中國東北採取行動。

第二,中東路一戰,東北軍慘敗,使日本摸透了東北軍實力。東北軍軍事力量在當時國內首屈一指,張作霖曾憑東北軍三次入關,一度掌握北洋政權,日蘇都有所忌憚。

中東路事件發生時,蔣介石正陷入與馮玉祥等軍閥的中原大戰,無力動員全國援助東北對抗蘇聯,只能依靠東北地方當局自己應付。日本通過南京國民政府的反應,認為中國內部不統一,根本無力御外,一旦東北發生變故,南京方面也無可奈何。

第三點是,中東路事件沒出現南京政府期待的西方大國共同聲援中國的情景,也沒形成蘇聯預言的西方大國聯合反蘇的局面,日本探測到國際社會在中國東北問題上,可能干預的程度。

默認吞併東北

中東路事件後,1929年7月17日蘇聯政府宣布與南京國民政府絕交。日本關東軍看到中蘇關係緊張,從上到下變得極為急迫想搶占先機。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溝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藉口,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19日,日軍侵占瀋陽,又陸續侵占東北三省。期間,張學良多次下令「不抵抗」。

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3月1日,日本在東三省建立傀儡政權滿洲國。「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也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

九一八事變舉世震驚,出乎張學良、蔣介石及國內外各方面預料。外界都以為斯大林不會輕易放棄在中國東北的既得利益。事實上,當時真正能左右東北局勢的國際因素就是控制中東鐵路的蘇聯。

日軍高度關注蘇軍動向,儘量避免刺激蘇軍。但事變後蘇聯不僅沒出兵干預,反而堅持所謂「不干涉政策」,對日本吞併整個中國東北的行為無動於衷。蘇聯在1932年第一時間就承認了「滿洲國」,並開始與日洽談出售中東鐵路。

斯大林為何不斷對日妥協?不少研究者常將原因歸結為蘇聯需集中精力應付來自西線的德國威脅。但需指出的是,這種解釋並不適用於1933年前的國際形勢。1933年前,納粹還沒上台,德國的軍備重整,也是1935年之後的事。

九一八事變,蘇聯為什麼會在西線沒有面臨直接壓力的情況下,卻選擇默認日本吞併中國東北?蘇聯的一系列舉動的動機是什麼呢?

一種觀點認為,斯大林想方設法把日本這股戰爭禍水引向中國。因為,當時日本和蘇聯的矛盾和仇恨,比中、日更深,對日本來說,蘇俄是心腹之患。日本1907年的《國防方針》,第一假想敵就是俄國,1918年、1923年、1936年,假想敵順位調整為美、蘇、中,1936年再加入英國。

日本的戰略目標是南北並進,陸軍仍以對蘇作戰為目標。日本陸軍參謀本部1936年6月為世界大戰必要進行持久戰所寫的《國防國策大綱》,作戰步驟是先消除北方威脅,把徹底摧毀蘇聯在遠東的軍事力量,當作首要任務。

此外,九一八事變後不久,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蘇區成立。日本侵華正好為中共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會。而中共又恰恰是斯大林手中的一枚戰略棋子。

將禍水引向中國

斯大林不僅對日本吞併整個東北地區的行為無動於衷,還進一步刺激日軍的野心。

1937年7月7日夜,在河北省宛平縣盧溝橋,日本中國駐屯軍與駐防當地的國軍第29軍發生軍事衝突。隨後,發生平津作戰,第29軍戰敗,撤退至保定,平津地區被日軍占領,侵華戰爭全面爆發。七七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

不過,事變之初,中日雙方都沒有具體的全面戰爭計劃。蔣介石還曾希望「爭取時間為抗日做準備」。事變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但事變一起,在當時情勢下,必然走向全面戰爭。那麼,盧溝橋事變到底誰開的第一槍?至今普遍流傳的有4種說法:第一種説法是:日軍;第二種是:國軍;還有說是共軍;第四是說蘇聯間諜開的第一槍。

長期以來,日本國內有北進、南進兩種戰略的爭執。「北進」,就是攻打蘇聯;「南進」,是確保對中國大陸的霸權地位後,再向太平洋地區進行擴張,主要假想敵國是美、英等國。1936年8月,廣田內閣《國策基準》確立「南北並進」方針。

當時蘇聯面臨的國際壓力很大。例如,1936年11月,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簽署《反共產國際協定》,矛頭指向蘇聯,蘇聯面臨兩線作戰前景。另外,日、蘇邊境零星衝突增加。就在七七事變爆發前一週,日蘇在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爆發武裝衝突,險些發展成全面開戰。

然而,七七事變後,日本很快從「積極北進」轉向「擇機北進」。因為用於對蘇作戰的兵力投入到中國戰場,大大削弱了日軍實施北進戰略的實力。

斯大林為了解決自己面臨的國際危機,想方設法讓日本由北進轉為南進戰略,他還派出間諜在日本軍部內部運作。共產國際間諜佐爾格,指使近衛首相的機要祕書尾崎秀實及軍務局長武藤章,使對俄作戰派石原莞爾失勢。間諜事件到了1941年10月尾崎被捕,才被發覺。但當時日本已向南深入,不能再北進了。

從上面的事實來看,說斯大林助推日本侵華,不是空穴來風。斯大林支持中國抗戰,目的也是使日本陷在中國,擺脫日本對自己的威脅。例如,1935年,中共從莫斯科發出「八一宣言」,要求停止內戰;在斯大林的干預下,西安事變和平收場,國共再次走向合作;七七事變後,中、蘇簽定《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提供並擴大軍援,但拒絕結盟等等。

正如美國斯坦佛大學東歐史教授諾曼‧奈馬克(Norman M. Naimark)所說的,「斯大林是個非常好的戰略家,當然,斯大林是個撒旦,眾所周知,撒旦會以各種面貌出現。」

好了,今天的節目就到這兒了,謝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歡迎訂閱乾淨世界頻道: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
訂閱Telegram群組:

百年真相》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昊#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百年真相】一本解密、解體中共的曠世奇書
【百年真相】餓殍遍野 毛澤東悄悄建滴水洞別墅
【百年真相】習近平為何成了「綽號王」?
【百年真相】印尼排華 中共扮驚人角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