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5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晨曦編譯報導)如果有朝一日,時光毫不憐惜地將太陽毀滅,那麼接下來又會如何呢?天文學家們對此早就浮想聯翩。
近幾個月來,有這麼一組科學家,他們凝視著這顆恆星,也直視著地球的最終消亡,而後自言自語道:這個結果還算不錯。
這是因為,他們研究出了一種預測恆星生命週期的全新模型。與其它更為遙遠的恆星相比,我們的太陽只有中等大小,即便是與黃矮星相比亦如此,這讓科學家們猜想,太陽在毀滅過程中,是否將面臨與別的恆星不同的命運?
這些科學家們使用自己開發的新模型,以對單個恆星質量計算的最新數據為基礎,最終得出結論:與他們觀察到的那些遙遠的瀕臨死亡的某些恆星相比,太陽剛好夠大,因此結局也會與那些恆星相似。換句話說,終有一天,太陽將戲劇性地轉變為一個明亮的宇宙塵埃環。
當中等體積的恆星消亡時,會走過一系列混亂的過程,包括質量的極度損失階段。這將產生一種「超星系風」效應,把大量的塵埃從恆星的簡並核向外吹,從而在曾經存在的這顆恆星周圍形成一個明亮的星雲環。這一發光的塵埃環擁有恆星一半的質量,而後,恆星就進入了為期10,000年的冷卻階段,並最終完全消失在宇宙中。我們的太陽也會以同樣的方式走向終結,儘管與大點的恆星相比,它的星雲環可能會模糊得多。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5月7日的《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
25年來,在學術界一直存在著有關恆星死亡問題的辯論,鑒於太陽的體積,其塵埃究竟會有多亮,科學家們眾說紛紜,甚至有人認為,這些塵埃根本就無法被看到。而最新的數據表明,太陽剛好有足夠的體積形成一個明亮的塵埃環。「我們觀察到,其質量少於太陽質量1.1倍的恆星,能夠產生較為微弱的星雲,」曼徹斯特大學的Albert Zijlstra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
不過幸運的是,在科學家們看來,人類今天還不必杞人憂天。太陽最終消失為星際塵埃,估計還得等上100億年。◇
責任編輯:朱涵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