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6月17日訊】我們媒體上有很多好看不好看的文章其實都是作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形下做出來的。人一不明真相,就不免說出一些傻話、蠢話來。比如近日中國第一大報就刊出了一篇《熱乎乎的孔子》,如果作者真是毫無背景,那麼我敢肯定,這位作者顯然受了騙,上了當,也就是說不明真相,而且自己還渾然不覺。
在中國,最容易「不明真相」了。尤其是有些真相,不知情的媒體,自然說不出來,而知情的媒體卻又不說(當然也包括不敢說),至於政府部門,就更不會說了。最要命的是,對於公眾,有時還要受某些媒體和政府部門的「合夥欺騙」。比如,某些真相,如果說一般的地方媒體難以知曉,那麼,像中國第一大報而又稱作最高執政機關的機關報,自然是知道的,然而,就因為它要為它的「執政機關」服務,也就顧不得真相不真相了。
比如,作者開篇就說:「近兩年,孔子很熱。似乎在領略了秦皇漢武的大風飛揚,感受了唐宋明清的歷史滄桑之後,兩千年前的孔子撥開中華文明厚厚的帷幕,加速向人們走來,向世界走來。」這種「破題」法,儘管很煽情,卻也會讓毫不知情的人感到莫名其妙。萬事皆有因由。這樣說話,顯得很突兀。也就是說作者應該告訴讀者,「近兩年」孔子為何會「很熱」起來;是自發的,還是有人在推動。即使自發的,也還應該交待一下是什麼緣由;如果是有人推動,又是因為什麼要推動。在我們這樣的國家,政治高於天,沒有哪個「大動作」不是「有背景」的。
而據我所知,這「很熱」好像就不是自發的,更不是孔子自己要「加速向人們走來,向世界走來」,而是有什麼東西在背後推動著。那麼,是誰推動的呢?我也懶得在這兒繞彎子了,直白地說,就是政府(簡稱漢辦)。然而,文章中有段話卻是這樣告訴讀者的:「在國外,孔子成了中國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形象大使』。對許多人來說,孔子就意味著中國,代表著東方智慧。雖然幾百年前,孔子學說就在西方與希臘古代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一樣享有盛名。但今天,孔子的熱度超出以往。德國柏林得月園的入口處,至今矗立著兩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韓國保存有孔廟二百多處。日本有孔廟百餘處,並有許多是在遺址上新建的……更富有傳奇色彩的是,各國僅孔子學院的開辦就速度驚人,短短幾年,世界70多個國家共創辦了300多所孔子學院。」
現在別的不說,就說這「更富有傳奇色彩」且「開辦就速度驚人」的孔子學院。我很想知道,這世界上那麼多孔子學院到底是什麼人出資籌建的?是這70多個國家的政府從各國財政拿錢,還是他們的國民由於太喜歡孔子而自發籌善款建起來的呢?據我所知,都不是。這些孔子學院的「大股東」正是我們的政府,或者說是中國無數納稅人——因為這些孔子學院實際上是用無數納稅人的稅款建立起來的。眾所周知,建一所孔子學院要耗費鉅資:校舍、師資都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儘管那70多個國家的人民包括他們的政府可能也很尊敬孔子,但絕沒有尊敬到要拿錢建這種學院的地步。
既如此,我們又有什麼可高興可驚奇的呢?我們不僅是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更是一個有別於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社會的國家。這個國家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度集權。在一個高度集權的國家,可以說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且六十年來還沒有這個高度集權的國家在國內想做而做不成的事。可正因此,我們也就不應該還傻乎乎地在鍵盤上敲什麼《熱乎乎的孔子》這種文章,說一些自己不知情的話來。什麼叫自欺欺人,這就是典型一例。
更重要的是,作者大約連眉頭都懶得一皺,就發出自己的那些感慨:「孔子最受推崇的『和』、『合』思想,實質上契合了當今社會的普世價值,他的思想不是拒人於外,而是與人有關,與普通人有關,有著深厚的現實土壤。他的『和而不同』學說,契合了一個多樣的中國,契合了今天多樣的世界。推而廣之,從家庭內部到人與人之間,再到不同國家之間,都建立起和諧關係,達到天下太平,這是孔子學說的核心,也是孔子走向世界之所憑。」
上面這段話,猛一看,很精彩;再一細看,自相矛盾就出來了。既然是「實質上契合了當今社會的普世價值」,又為何一再強調「多樣的中國」、「多樣的世界」呢?「普世價值」的含意絕非是「多樣的世界」,而是世界的「一元化」,如同孔子所說的「大同」。大同,就是社會實行一樣的制度。如同科學沒有多樣性一樣,文化、制度也同樣沒有「多樣性」,只有優劣高下之分。我國至今仍健在的語言文字學家、人瑞壽星周有光(已經100多歲了)在談到人類文化的運動時是這樣說的:「歷史證明,文化的發展道路只有一條,就是人類『共創、共有、共用』的科學道路。科學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指明自然發展的道路,社會科學指明社會發展的道路。科學是一元化的,沒有西方科學和東方科學的分別。」(周有光《朝聞道集》第95頁,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版)又說:「知識在世界範圍交流,不再有『一國的科學』、『一族的科學』、『一個集團的科學』。學派可以不同,科學總歸是共同的、統一的、一元的。」(同上,第112頁)還說:「文化流動,不是忽東忽西,輪流坐莊,而是高處流向低處,落後追趕先進。這樣,人類文化才能不斷前進。發展是進化,不是退化。」(同上,96頁)如此說來,我們有些人一再強調文化的「多樣性」,這豈不是要華夏文化停止發展,進而退化嗎?
若是接著再稍加分析,也就不難明白,原來那作者與這家中國第一大報不過是在迎合主流迎合政府。那麼主流和政府又為什麼要這麼宣揚呢?這是因為,我們其實就是想保留自己的「特色」,就是想「多樣性」,不想和人家一樣,不想「全球一體化」,更不想聽到和看到什麼「普世價值」,甚至就希望「馬列主義加上華夏文化可能產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朝聞道集》第11頁)。而只要「多樣性」深入了13億多中國人的大腦,那麼政府在高度集權下也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因此,不管你說應該學習和建立西方那樣的民主制度,還是說也像人家那樣把幾種權力進行分立,以便於相互有效監督,有人不僅一定會說那不合我們的國情,還會跟你講:世界應該是多樣化的呀,文明應該有多樣性嘛。不過,說這話的人有所不知,也正因此,這個世界的民主國家才對我們有所害怕,甚至還發出了「中國威脅論」。說起來很奇怪,據人家的測算,我們即使改革開放三十年,經濟發展也不過才達到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水準。那麼人家為何還會發出「威脅」聲,甚至表示「害怕」呢?原來,正是緣於我們一個勁地強調要「多樣性」要「多極化」。在民主國家看來,世界多極化容易導致戰爭,而一體化才能和平共處。更重要的,你是所謂「社會主義國家」,是集權制度,人民難以監督政府,而在這樣的國家,從這「多樣化」再一直「多樣」下去,不論政府要說什麼還是要做什麼,人民也就都只有俯首貼耳、聽之任之,人家難免會害怕。
這樣一說,也就明白了為什麼「近兩年,孔子很熱」,並且還會「加速向人們走來,向世界走來」;這個世界上又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國家建那麼多孔子學院——原來,這一切,都不過是為了強調我們要不同於西方的「多樣性」,並以此證明我們也可搞我們自己的「一套」。
然而,就有人不長腦子,或甘願被忽悠;自己被忽悠不說,還要熱情勁十足地忽悠別人。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