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藤真規 譯者:連雪雅
4.讓孩子動手製作「學習清單」
用「眼睛」看的效果也很大,例如,製作月曆式的「家庭學習時間表」,將要做的事逐一寫上去,貼在會經常看到的地方。這麼一來,眼睛看到時,大腦就會接收情報,進而產生幹勁。
雖然需要花一點時間,不過,讓孩子自己製作清單,他們就會知道有哪些該做的事要做。透過自己的雙眼「確認」自己做的清單,會成為推動孩子的一股龐大動力。
5.以30分鐘為一個段落
寫行事曆時,我都是以30分鐘為單位記事。或許有人會想,大部分的行事曆都是以1小時為單位,為什麼要改成30分鐘呢?那是因為,將自己現有的時間區隔成短一點的時間,就能在一天內完成許多事。
孩子唸書也是如此,因為孩子很快就會感到厭倦,將一天的時間用30分鐘區分為數個段落,每個時段安排一個課題,他們就能輕鬆完成許多事。
時間越短,越能發揮專注力。當孩子知道30分鐘後就會結束,自然會很期待結束後的快樂時間。「現在好好做,等一下就可以玩了!」只要看得到獎賞,孩子就會萌生幹勁。
6.讓孩子自行做決定
擬定唸書計畫時,「和孩子討論、決定」是很基本的事。要唸什麼、什麼時候唸,先讓孩子自行思考很重要。即使最後還是由父母操控,但表面上,請讓孩子「做決定」。當孩子無法決定時,再告訴他「媽媽是這麼想的,那你覺得呢?」給予誘導的意見,孩子就能馬上做出決定。
自己做決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是自己決定的事,所以不會去歸咎於他人,能夠確實地遵守實行。如果父母凡事都先替孩子決定,一旦事與願違,孩子就會怪罪父母。
就算是為了孩子而苦心思考的決定,他們卻反過來對你說:「那是媽媽擅自決定的,都是妳的錯。」任誰都會感到很難受。
7.讓孩子保有餘力,不要太貪心
讓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不要抱持著「他還可以繼續做」、「他還能再多做些」,這種貪心的念頭。培養孩子唸書的習慣,保有餘力是必要的事。唯有簡單、不費力就能做到的程度,才能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對孩子來說,「還可以繼續做」的心情就會變成「我可以做得到」的自信,產生「想再多做一些」的意願。孩子喜歡或討厭唸書,皆取決於父母。
─ ─摘自:《平凡媽媽教出會唸書的孩子》采實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