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藤真規 譯者:連雪雅
持續做,讓孩子喜歡學習新事物
早上起床後洗臉,吃完東西後刷牙,但是,在我家還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早上起床後,寫一張考卷」。寫完一張考卷再吃早餐,這已經成為孩子們的習慣。
只要養成「習慣」,孩子就會做得理所當然、毫不遲疑,可以持續地做下去。做「理所當然的事」時不需思考,心裡也不會感到抗拒。因為身體已經習慣了,手和大腦自然會跟著動起來。
養成習慣的好處莫過於,可以減輕「開始某件事」時消耗的能量。唸書時如果已經養成「到了幾點就是唸書時間」的習慣,就不會有「差不多該唸書了」,為了坐在書桌前,還得折騰一番的情況。
接下來,和各位聊聊我嘗試過的,培養唸書習慣的7個秘訣。
1.在餐桌邊唸書
我的兩個女兒從小就是在餐桌邊唸書,這麼做有下列好處:
可以在做家事或工作時,邊看著孩子。
因為旁邊有人,孩子不會覺得孤單,也不會想睡覺。
因為父母就在身邊,有不懂的事可以馬上問。
吃完點心就能立刻唸書,唸完書就能立刻吃飯,省去時間的浪費。
考慮過「在餐桌邊唸書」這件事後,我們買了長2公尺的大餐桌。因為桌面空間很大,所以孩子唸書時可以隨意地將講義攤在桌上。
讓孩子在餐桌邊唸書,對父母來說會有許多不便之處,但我認為,「營造讓孩子方便唸書的環境」才是最優先的事。
2.營造唸書的氣氛
一味地對孩子說「去唸書」,他們也不會照著做,一旦說太多次,反而會讓孩子更排斥。因此,我們家只要到了唸書時間,就會關掉電視;以及先整理好餐桌,以便隨時進入唸書狀態。
全家人同心協力營造出唸書的氣氛,在這段時間內,如果父母也在旁邊安靜地看書,效果會更好。聽到「去做」就會感到抗拒的孩子,只要讓他們親身感受到某種氛圍,自然會產生「想做的意願」,這個方法比言語來得更有效。
3.製造能區隔的聲音
在學校上課時,老師進教室後,班長都會先說「起立、敬禮、坐下」的口令。雖然這是對老師表示敬意的行為,但這種「區隔」也能幫助孩子快速進入「要上課了」的情緒,讓大腦開始啟動學習模式。
如果有可以成為「區隔」的聲音,就能順利地轉換情緒。試著將這個方法,運用到唸書的習慣上。「該唸書囉!」除了像這樣用言語提醒孩子,也可以使用計時器或鬧鐘。耳朵聽到的「聲音」對促進反射反應有不錯的效果。
─ ─摘自:《平凡媽媽教出會唸書的孩子》采實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