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1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秀蓮台灣雲林報導)一名活潑好動的小學生近兩年來無法行走,加上如廁困難需裝導尿管,經小兒科醫師診斷並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其薦椎有脂肪瘤,並延伸至脊髓腔內拉扯到脊髓神經,才造成病人無法行走與排尿。後經外科手術移除脂肪瘤,並將被拉扯的神經放鬆,症狀即獲得明顯改善,但仍需長時間復健。
成大斗六分院小兒科陳俐文醫師表示,兒童脂肪瘤其實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患者於出生時未做脊柱超音波檢查,因此錯失治療良機。脊柱超音波是一個方便又安全的檢查,無放射線不會引起細胞病變且檢查過程快速又準確,加上檢查時無需麻醉,是適合嬰兒最好的檢查選項。但檢查時間受限於剛出生一個月內的嬰兒,因為新生兒的脊椎骨縫隙還可以容許超音波一窺究竟,如果超過這個年齡,檢查方式則跳脫不了含放射線或是需要麻醉數十分鐘的影像檢查。
陳俐文醫師表示,曾在新生兒例行檢查中發現一個小嬰兒背部長出不到一公分的血管瘤,因擔心會影響脊髓神經,便安排脊柱超音波檢查,因此發現一團腫塊由皮下連接到脊髓腔內,並且把脊髓神經整個向下拉扯,於是在嬰兒成長較大適合手術時進行切除,因此未影響到神經發展。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小寶寶的下背部甚至到肛門附近有異常凹陷、突出腫塊、毛髮增生或皮膚血管瘤等外觀異常,可以在出生一個月內,及早運用該項檢查。
陳俐文醫師指出,脊柱超音波主要針對隱性脊柱裂及尾椎生殖細胞瘤,前者是脊柱先天沒有正常閉合,常合併脂肪瘤或血管瘤,延伸至脊髓腔內拉扯脊髓及神經,嬰兒時期也許沒症狀,但隨著身高抽長之後,脊髓卻不能隨著升高到適當位置,反而被脂肪瘤或血管瘤黏住,定在原處,拉扯神經失去功能。若在新生兒時期不察,往往要等孩子動作發展遲緩才就醫,甚至常常就醫時已經影響到排尿解便的功能,在孩子身上留下一輩子的神經後遺症。而尾椎生殖細胞瘤,雖有許多是良性,但是少部分惡性腫瘤者,除了手術之外還需合併化學治療,早期診斷早期處理,對預後恢復相當重要。
陳醫師呼籲,脊柱超音波是新生兒專屬的檢查,它快速安全的特性,適合用來篩檢懷疑脊柱病變的嬰兒,尤其是下背部有外觀異常者,更是需要提高警覺。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