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smo.com)
【大紀元5月11日訊】香港大學的調查發現,本港有一百四十五種淡水魚,其中廿四種為新發現品種,證明淡水魚為本港第二大豐富的生物品種,僅次於鳥類,也令本港成為按土地比例而言,亞洲區內淡水魚品種最豐富的地區。研究指淡水魚生存的溪流下游情況日漸惡劣,導致當中三分之一品種瀕危絕種,建議政府立即採取保護措施,以保存河道生物的多樣性。
港大生態及分類學系陳輩樂博士於九八年至二○○○年間,調查全港溪流,發現七十五種淡水魚,其中廿四種為新發現品種,令香港已發現的淡水魚品種增至一百四十五種,其中一百一十八種為本地魚,廿七種為外來魚。
遍及港島新界離島
發現的淡水魚包括黑鬥魚、菲律賓枝牙虎等等。淡水魚出現的範圍遍及港島、大嶼山、西貢、錦田和新界北,當中以大嶼山的淡水魚資源最豐富一條河位於大嶼山,共有十五種之多,而新界東北亦有溪流擁有十二至十三種淡水魚,相信是這兩個地區較少被開發有關。
不過,在研究人員所到過的溪流中,超過一半的魚類數目只有低於七種本地魚出現,顯示淡水魚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劣。
陳輩樂批評,香港至今沒有法例保護本地淡水魚,只透過郊野公園條例,將部分河流生態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區而加以護理。
他建議政府立即採取行動,停止在最具生態價值的河流進行的工程,並要把該些河流列入保護範圍,以保護罕有淡水魚品種。(//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