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5日訊】中國科學家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利用蟑螂中的有效成分,開發更多的新藥。
新華社報道,蟑螂中含有黃曲霉素、白曲霉素等數十种有害物質和含量僅万分之一的特殊過敏物質。云南大理醫學院藥學系主任李樹楠教授和他的助手經過多年的工作,從蟑螂中發現了三种有效的生物活性成分,并成功地將這三种化合物提取出來。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的一項人体外細胞試驗報告表明,李教授從蟑螂里提取的氨基酸与粘多糖的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抗艾滋病病毒作用。主持這項試驗的賁昆龍研究員說,在合胞体試驗中,這种化合物對艾滋病病毒的治療指數是四二六四,為目前美國采用的抗艾滋病病毒典型藥物AZT治療指數的十分之一左右。
据賁昆龍介紹,從蟑螂中提取的抗艾滋藥物目前沒有發現毒副作用,但對其研究還有待進行臨床試驗。目前,這种化合物制劑正應用于治療乙型肝炎的臨床試驗。
十四年前,李樹楠教授利用從蟑螂中提取出來的有效活性成分——表皮生長因子,研制成功治療外傷創面的新藥“康复新滴劑”。醫務工作者曾經使用“康复新滴劑”,為一百二十一位傷員治療。所有接受治療的傷員在使用這种藥物后,全部消除了創面。“康复新滴劑”現由昆明一家制藥厂生產,每年可為藥厂帶來數百万元的利潤。
李教授在蟑螂中發現的第二种活性物質是氨基酸与糖的化合物,經臨床研究,以這种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注射液治療肺心病心衰療效顯著,用藥安全。大理醫學院已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生產這种注射液。
李樹楠教授說,他研究利用蟑螂中的有效成份開發新藥,是受到民間習俗的啟發。世居云南大理的白族,有用蟑螂外用治療惡瘡的習俗,效果頗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