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在小儿科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小孩和大人不同,很多可能的病因须一一排除,尤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因为表达不易,有时表现的症状只是躁动不安,恶心、呕吐和揉触前额的动作而已,必须详加鉴别诊断。
一旦有反复性的头痛,首先要排除其他生理的病症引起的问题,首先是五官科的疾病,如:耳鼻喉科方面的鼻窦炎,眼科的近视、散光或牙齿龋齿的问题,或是流行性感冒,甚至是其他感染,如:脑膜炎、脑部脓疡等。
而脑部问题引起的反复头痛有可能是颅内压升高的第一表征,通常此种头痛在早晨起来或病人睡醒起来时最痛;起因于压力太高压到脑内的血管;此种头痛通常在前额和枕部最痛,原因包括脑瘤(特别是后颅窝脑瘤)、水脑、脑膜炎、脑炎、脑脓疡、硬膈膜下腔血肿块、慢性铅中毒、假性脑瘤(食性颅内压高);其他原因如:动静脉血管畸型、动脉瘤、胶原性疾病、高血压脑病变、蜘蛛膜下腔出血、中风等,有赖于详细的神经学检查,及眼底检查。如果怀疑以上器质性问题引起的头痛,影像学如:核磁共振、电脑断层及其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是有必要的。
其次较常见是紧张型头痛,起源于压力或情绪的问题,和偏头痛较难以鉴别诊断。紧张型头痛很少出现在早晨,常见于下午傍晚,有压力或焦虑,睡眠不足时易发生,痛的时间较久,且易在一天内好好坏坏,多数的紧张型头痛在额部,但也有在顶部或枕后发生,起源于颞肌斜方肌群,咬肌的收缩,而很少有如偏头痛有脉搏跳动的感觉,也比较不会伴有呕吐或恶心感,一般紧张型头痛比较不需要做脑波或断层的检查。治疗原则是找寻造成压力或焦虑的原因并分享关心和了解,通常较缺乏自信和过度要求完美的小孩较易有此种头痛,除了再三保证其头痛非器质性的以外,可适度给予止痛药;必要时可做心理辅导。
最常见的头痛是偏头痛,其症状为搏动型头痛,有时伴有腹痛、恶心或呕吐,通常偏一侧,有时有先兆(如:看到闪光、感觉动作异常),在睡眠后会改善。偏头痛常有家族病史,大多数的偏头痛并不严重也不须服药治疗,最小的年龄是1岁左右,在国外的统计在7 岁到15岁的孩童盛行率约4%;女孩稍多,多半在10岁后会自愈,约有5%~20%的病童会变成成人型的偏头痛,遗传因素和血管不稳定是重要的原因,此外荷尔蒙变化、食物过敏,特殊如要求完美的个性、压力、亮的闪光、声音太大等则是诱发因子。神经传导物质Serotonin及Substance P被认为在偏头痛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偏头痛可分为一般型典型偏头痛、类偏头痛、丛积型头痛,但丛积型头痛很少发生于小孩。一般型偏头痛没有先兆,是小孩偏头痛最常见的,头痛是搏动型一阵一阵,发生于单侧前额或颞部,持续时间约1至3小时,但有时却可持续24小时之久,活动剧烈会增加疼痛,时而伴随呕吐或腹痛,因为误诊为盲肠炎时有所闻,其他症状如:脸色发白、畏光、肢体或其他感觉异常等,多半有明显的家族史(尤其是母亲那边)有时头痛会和其他的问题并存,如:焦虑、经期前后、排卵期前后、特殊的味道及食物、贪食症、成厌食症。
典型的偏头痛则为有先兆的偏头痛,由于较小的儿童不会描述,较少发生于年龄小的孩子。多半的先兆为视觉模糊、看到黑点或闪光、折射角度的光线,或东西变得忽大忽小;部分病人会合并有眩晕或呕吐的情形。其时须要和脑部长瘤或枕叶型癫痫做鉴别诊断。而类偏头痛包括阵发性呕吐、阵发性眩晕及阵发性意识混乱状态。 阵发性呕吐的症状是隔一段时日就会无缘无故的严重呕吐,有时甚至会脱水及电解质不平衡,有时会伴随腹痛,但很少发烧及腹泻,此时要先排除掉肠胃道或其他如代谢性疾病。眩晕及意识混乱也偶有伴随偏头痛发生。
复杂型偏头痛,如:脑干附近血管的收缩,或有时伴随局部神经学症状,如:走路不稳、眩晕、耳鸣、瞳孔大小不一、单侧肢体或脸部麻木感、失语等,在成年人较常见需先排除器质性的问题,但也有家族型的复杂偏头痛的病例报告,和一些基因的变异有关。
在偏头痛的治疗方面,主要是避免可以引起偏头痛的诱因,最常见是压力太过疲倦、焦虑。有一些孩子是被一些不实际的压力或父母过高的要求所困扰,如:学习较慢或是同侪的竞争力大,有些研究显示某些食物会引起偏头痛,如:豆干类、巧克力、可乐、热狗、辛辣肉类、牛肉干等。另外,避免强光刺激,太阳曝晒、过度劳累、头部外伤、吵闹声音、太饿、坐车或特殊药物等。如果有因果关系,通常在详细的神经学检查都正常后,给予适当的鼓励及卫教,症状有50%会逐渐痊愈,只有少数偏头痛的病人需要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有分急性的治疗和预防型的治疗,急性的治疗在小孩常用的止痛剂,如:普拿疼及马盖先等,严重者可投于血管收缩剂、止吐剂。偏头痛非常严重者,或持续发作4~72小时以上才须用5-HT接受器Agonist,但小孩子仍很少用到。至于预防性的治疗的使用,原则上是患者每个月有2~4次以上严重的偏头痛,且影响到其日常生活时才考虑使用之。其他如:行为治疗、生物回馈,及自我催眠疗法,也有一些研究显示有一定的疗效。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