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对世界文化的众多贡献中,有一项跨越时空的产物,那就是“音乐”!捷克的音乐随着基督信仰传入摩拉维亚和波希米亚而开始发展,受到葛利果圣歌的影响所及,布拉格的第一任大主教阿诺许特(1297~1364)在1363年下令编纂数册《素歌集》。波希米亚的教会也允许很多以本土语言演唱的圣歌,例如在卡尔四世的加冕典礼上演唱的古斯拉夫语圣歌《上帝怜悯众生》,同时期著名的捷克语圣歌还有《圣瓦茨拉夫,捷克领土的大公》、《全能的上帝》、《耶稣基督─慷慨的王子》等。
从古斯拉夫语版的圣歌开始
在十三、十四世纪间,为数可观的日耳曼“爱情歌手”纷纷前来波希米亚的宫廷演唱创作,例如Reinmar von Zwetter、Neidhardt von Reuenthal、Heinrich von Meissen等人,法国著名的诗人兼作曲家马修也曾经在卢森堡王朝任职。
复音音乐大约在十三世纪末期出现在波希米亚地区,十四世纪时受到法国“新艺术”乐风的影响,复音音乐也开始在布拉格大学等知识分子的文化圈内流传。捷克的音乐在胡斯战争期间因为战乱的缘故而停滞发展,唯一显着的成就是将葛利果圣歌翻译成捷克语,以及因战争而衍生的许多军歌,例如《奋起!奋起!伟大的布拉格城》以及最著名的《上帝的战士们》,这首名曲后来也被史梅塔纳先后援用到歌剧《李布谢》的壮丽结尾和《塔波城》、《勃拉尼克山》这两个乐章的主题中。
文艺复兴时期:走向多元化
文艺复兴时期受到耶稣会的影响,波希米亚地区增建了许多新的管风琴,也因此带动了宗教音乐里乐器运用的多元化,最著名的是1567年布拉格城堡区圣维特大教堂内由名师鲁德纳所装设的管风琴。
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一世大公除了在1555年将耶稣会教士引进布拉格之外,也成立了以两部管风琴搭配歌者的宫廷乐团;他的儿子麦克西米连二世帝王则对科学、艺术和音乐都非常重视,下令将宫廷乐团予以扩编,添增了许多乐器。波希米亚的宫廷乐团在鲁道夫二世的主导之下更加地蓬勃发展,然而这些乐师和作曲家大部分都来自于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和日耳曼地区,捷克人并不多。此时宫廷乐团的指挥是来自荷兰的菲利普(1521~1603),他一共创作了40部弥撒曲、260首经文歌和宗教短歌,还有1100多首世俗歌曲,深深地影响了早期巴洛克的乐风;鲁道夫二世的宫廷乐团还有一位波希米亚的音乐家温察列克(1598~?),擅长以鲁特琴伴奏歌唱。
封邑位于波希米亚南部以切斯基库伦洛夫为中心的罗森堡家族,除了掌握该地区的经济实权之外,也极力赞助艺文活动。该家族的两兄弟威廉(1535~1592)和彼得(1539~1611)也成立了一个室内乐团,企图在艺文活动与建筑上和鲁道夫二世的宫廷一别苗头。另外,十六世纪的捷克音乐史上还有一项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大量民谣歌曲的出现!
文艺复兴时期波希米亚的音乐家可以克利雪多夫‧哈兰特(1564~1621)为代表,他本身是鲁道夫二世的廷臣,除了是一位杰出的外交人才之外,还从事写作和音乐的创作;他更是一位人权主义者,在鲁道夫二世去世之后投向新教的阵营以和迁回维也纳的哈布斯堡政权相抗衡。在白山战役爆发、波希米亚新教阵营溃败之后,1621年6月21日他和其余26名波希米亚领袖在布拉格旧城广场上被残酷地斩首。虽然他的创作大多随着主人被处决而亡佚,所幸他根据意大利音乐家马连吉欧所写的弥撒曲以及少数的经文歌《Maria Kron》还流传至今,其中所运用的作曲法十分地精妙,标示著文艺复兴时期波希米亚的音乐成就。@#(未完,待续)
──节录自《捷克经典》近代欧洲的音乐摇篮/柿子文化
(点阅【捷克经典】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