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始于东汉。宋《宣和书谱》称:“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清代书法家翁方纲在《两汉金石记》亦云:“改兮隶为楷书,则变其波昼,而加点啄挑趯,仍存古隶之横直。”
所以,楷书被普遍认为是由古隶演变而成。楷书以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简爽,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楷书四大家,是对中国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分别是指: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出入四朝 坚贞一志
颜真卿(公元709─784年),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他出身名门,是著名学者颜师古的五世孙。颜真卿为人秉性笃实鲠直、有正义感,从不曲意媚上,向以义烈闻名于官场。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唐德宗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颜真卿奉命招抚。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李希烈数次迫之,颜真卿持节不屈,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七十七岁。唐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出自《旧唐书》)
继二王后成就最高的书家
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渊自家学,他年少时家贫缺纸笔,就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颜真卿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的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并以自身的人品、学养和对书艺的进取,成就了自晋以来书法史上的第二高峰。
颜真卿的正楷端庄雄伟,骨力遒劲,气势恢宏,英风凛烈,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他的“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也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麻姑仙坛记》史评“天下第一楷书”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筋力丰厚的《颜氏家庙碑》;结构端庄缜密,秀媚多姿的《多宝塔碑》;风格清远、雄浑的《东方朔画赞碑》;浑厚庄严,结构精悍,饶有韵味的《麻姑仙坛记》;方正平稳,不露筋骨的《大唐中兴颂》;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的《颜勤礼碑》等等。
《麻姑仙坛记》为颜真卿撰文书丹,碑文庄严雄秀,历代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说:“此记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颜氏家庙碑》亦为颜真卿撰文书丹,是颜真卿晚年的得意作品,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赞之为“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出自《弇州续稿卷》)。
颜真卿的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其《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得知常山郡太守、堂兄颜杲卿与子颜季明在安史之乱中罹难,难掩心中激愤而作,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千百年来,唯颜鲁公能比肩书圣王羲之,雄视阔步于书坛。唐代书坛固然以颜真卿为冠冕,而宋代也以颜书为大纛。颜真卿的楷书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气宇轩昂,完善唐楷大法,独领千古风骚,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以后的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树立了自己的风格。@*#
责任编辑:郑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