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神传给人的做人理念和准则,德行高洁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即使身处逆境,只要德行不改,事情也会发生转机。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得中源水君相助至滕王阁作序成名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王勃幼时即通贯九经,诗书满腹,有“神童”之誉。他十四岁时从山西去看望贬到海南交趾为官的父亲,路经千山万水。当他行舟至长江马当山下时,忽遇狂风巨浪,船将倾覆。满船的人尽皆恐惧,惟有王勃端坐船上毫无惧色,朗朗读书。
舟人奇怪问道:“满船之人死在须臾,为何你全无惧色?”王勃笑道:“生死在天,有何可避?大家勿慌,我当救此数人之命!”说完写诗一首掷于水中,须臾云收雾散,风浪俱息。其诗曰:“唐圣非狂楚,江渊异汨罗。平生仗忠节,今日任风波。”此时满船人相贺道:“少年真是奇才,能动江神,解诸人水厄之灾。”
到了马当山,大家皆登岸。王勃看到路边有一古庙,上书:“敕赐中源水君府行宫”,两边写着:“庇民兼护国,风雨应时来。”王勃行至神前,焚香祝告已毕。忽然看见石矶上坐一老叟,鹤发童颜,貌若神仙,王勃忙与老人作揖。
老叟说:“你不是王勃吗?”王勃吃惊道:“正是,您何以知之?”老叟说:“我早来闻你有救人之善念且诗作义理可观。你何不去赶考?”王勃答道:“家穷缺乏盘费。”老叟说:“明日重九滕王阁有高会,你若赴宴作文,当名垂千古并兼得路资。”
王勃说:“此处离滕王阁数百里,明天怎能赶到?”老叟说:“我助你清风一帆,明日准到。”王勃再拜道:“敢问老丈,仙耶神耶?”老叟说:“吾即中源水君。”王勃大惊,又拜道:“勃乃三尺童稚,一介寒儒,肉眼凡夫,冒渎尊神,请勿见罪!”老叟令王勃上船,王勃只见祥风缥缈,眨眼如趋百里。
王勃到达滕王阁,正是重九早上,江南名儒皆已入座,王勃坐于座末。太守阎公说:“今求大才作〈滕王阁记〉,刻石为碑,留万世佳名。”原来阎公认为其女婿吴子章才高过人,准备为其扬名。宾客们知他意图,就假装谦虚的推却,王勃不知就里,提笔写起来。
大家见王勃面生且又年幼,运笔如风,非常吃惊。阎公令下属:“观其所作,可来报知。”当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赞道:“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当大家听到:“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无不拍案叫绝。
王勃将文稿呈上阎公并请大家赐教,诸儒不敢拟议一字。这时吴子章高声说:“三尺童稚将先儒遗文伪言自己新作,瞒昧左右!”王勃闻言大惊。阎公问:“何以知之?”吴子章说:“恐诸儒不信,我试念一遍。”当下从头至尾诵一遍,无一差错,众人皆疑。
王勃听后说:“观公之记问,不让杨修之学,张松之一览。但你知道文后有诗吗?”吴子章说:“无诗。”王勃拂纸如飞,写诗道:“……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吴子章非常惭愧。王勃说:“公之记性确实非凡。”两人都笑起来。
众宾都向阎公说:“王子之作性,令婿之记性,皆天下罕有,真可谓双璧矣!”众人尽欢,阎公令人将王勃〈滕王阁序〉刻于碑上并赐金帛约千金,送其至马当山下。
王勃携金帛至庙中,陈于中源水君之前,叩头称谢。步出南门,想买牲牢酒礼敬献。忽然祥云瑞霭,笼罩庙堂,见一老人坐在石矶上,正是中源水君。王勃向前拜谢道:“前得蒙上圣助一帆之风,使我作文成功。我看殿上金钱堆积,想着备牲牢酒礼至庙下,拜谢尊神。”
老人听了笑着说:“吾岂可以一帆风,而受子之礼献乎!况吾水府以好生为德,杀生以祀,吾不敢享也,更不必费子措置。你适才所言殿上之钱,那些竟是贪利酷求之人,害物私心之辈,损人益己,克众成家。偶一过此,妄求非福,神不危而心自危之,所以求献于庙。此乃枉物,譬如吾之赃矣,焉敢用哉!望你不负平生所学,为国为民,力行善事,福德自然相随!”王勃再拜受教,老叟即化清风而去。
--转载自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