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陶瓷品种,大致可分为灰陶、印纹陶、白陶、红陶、原始陶等。这一时期的陶器仍以饮食器皿为主,有豆、鼎、釜、鬲、觚、斝等。其中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灰陶,陶器有素面,纹饰有简单的绳纹、篮纹或彩绘各种图案。
在距今约7000年前,彩陶出现在黄河流域,此后中国其它地区也陆续出现了白陶、黑陶、灰陶等。据专家研究,最早的陶器是“无窑烧陶”,也就是不使用密闭的窑烧制陶器,之后开始采用简陋的窑制陶,温度已可达到摄氏1000度。到了夏、商、周时代,制陶技术不断进步,窑炉温度可高至摄氏1200度以上。
彩陶瓶,新石器时代,通高28.5厘米,口径 13厘米,1978年青海省民和县出土,为马家窑类型器物,现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夏代人们的活动区域主要在中原一带,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河南西部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有关。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地区。
商朝时青铜器的制作成就辉煌,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仍以陶器为主。商朝时陶器的工艺水平属白陶最高。白陶是把高岭土烧制达到摄氏1000度以上高温制成的,纹饰与青铜器特点相似,质地洁白细腻,花纹镂刻精美。
商代中期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随着窑炉与烧窑技术的改进,原始瓷器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兴盛起来。胎质烧结程度提高和陶器表面施釉,使原始瓷器不吸水而且更加美观。原始瓷器一般都在施釉前在陶胎上绘上各种图案,釉色则多为青绿、青黄色。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尽管战事频繁,但文化、科技还是繁荣的。
西周以后,陶器种类繁多,除陶生活器皿之外,还出现了各种砖瓦、陶俑和建筑用陶等。
原始青瓷簋 器表施青绿色釉。造型朴实,装饰美观,胎质坚硬,烧成温度较高。
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制陶作坊,产品上大多留有文字铭记,此时印纹硬陶处于繁盛时期,另外,这一时期的大量彩绘陶深受同时期漆器的影响。
秦时期
秦始皇13岁继王位,后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始称皇帝。
秦陶量 平口,方唇,简腹,平底,泥质灰陶,腹上部两侧有一对称的□耳,腹部至底施绳纹。
由于秦始皇耗资大兴土木,建造大规模的阿房宫和陵园。因此,需要大量的砖、瓦并需要烧制大量的陶瓷器具为宫殿内所用。进入战国、秦汉时期,用陶俑、陶兽、陶明器随葬已成习俗,在战国、秦汉乃至于唐朝,出现了陶俑,陶俑是代替活人或动物殉葬的一种明器。因此,制陶业更加繁荣,品种随之不断扩大,制作方法日趋丰富。
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大量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制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陪葬品的一部分。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的烧陶水平,数量巨大,仅仅挖出一个角落,就有千万之多;制作精制,神态各异,造型生动。
秦代陶塑突显生动、开朗、写实的风格,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生动逼真,充分显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艺。
参考文献
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
清代唐英的《陶人心语》。
《中国陶瓷史》叶哲民着
《中国陶瓷》冯先铭主编
中国陶瓷网
正见网有关文章
及其它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相关的文章
--转载自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