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相聲史《相聲現掛》( 下 )
*現掛例舉一︰
相聲演員上台表演,常常結合前場演出情況隨便議論幾句,以便穩定觀眾的情緒;有一次,前場演出的是“單弦”《杜十娘》,侯寶林就來了這樣的“現掛”︰
「甲︰剛才唱的是《杜十娘》,這個段子好。
乙︰好在哪兒呢?
甲︰當初作者為幾個主要人物起的名字好,起的有意義。
乙︰對,杜十娘…
甲︰姓杜的那個娘子,心眼太實誠。
乙︰李甲。
甲︰姓李的讀書人,裡邊全是假的。
乙︰孫富。
甲︰那孫子富裕倆錢兒。
甲︰作者把它改編成戲劇、牌子曲,就是為了讓人們分辨愚賢好歹。
乙︰是。
甲︰我就喜歡研究戲劇。…」
接著轉入相聲“正話”——《戲劇雜談》,可以說完全是順理成章、十分自然。
*現掛例舉二︰
有一次,前場是“京韻大鼓”《桃花莊》,侯寶林的即興“現掛”是這樣的︰
「甲︰剛才演唱的是魯智深拳打小霸王。
乙︰魯智深是英雄,小霸王夠不上江湖好漢。
甲︰不能那麼說,古人嘛。英雄都是有缺點的。
乙︰怎麼?搶男霸女還算英雄?!
甲︰他愛上那個姑娘去求婚,人家一個勁兒的不答應,那就只好搶唄!
乙︰搶人還是好事?
甲︰這正說明他武功上有兩下子。
乙︰去你的吧!
甲︰你看戲台上唱武戲的,都得有真功夫。…」
隨後轉入相聲“正話”,以相關武術的話語緊接著演出。
*小結現掛︰
即興創作的“現掛”反映了相聲的“現實主義”傳統。相聲必須愛觀眾之所愛,急觀眾之所急,代表他們的意願,反映他們關心的時事問題和生活問題,才能引起他們的“共鳴”。而“共鳴”,正是一切藝術形式特別是喜劇藝術,取得成功的前提。
從傳統相聲的繁衍成長看,“現掛”一直起著不容低估的作用。勞子衛《梨園舊事拉雜談》中指出︰「名角隨意抓哏,恰到好處。」還另外註明「『抓哏』者,即是逗趣。」觀察相聲的“現掛”常常緊扣著人民一舉一動的市井生活,表演開來具有特別的感染力。
例如先前提過的劉趕三,每逢清末考場會試,劉趕三就會演出《連升三級》,常常即興抓哏。有一次試題是「君子坦蕩蕩」,他卻解釋成「君子常當當」﹙常上當舖典當東西﹚,結果很快的流傳開來,窮苦藝人更常常以此解嘲。
“現掛”,反映了相聲演員的機敏和智慧,發揚著“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的創新精神,應予充分肯定。
以上,從傳統相聲的繁衍成長來看,“現掛”起著不容低估的作用。“現掛”成為“墊話”,再形成整段相聲。一些傳統的相聲段子都經歷了這樣的創作過程。
﹙待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