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建明紐約報導)應華美協進社人文學會邀請,中國馬王堆書法藝術研究院院長吳巍6月21日下午在曼哈頓華美協進社進行專題演講,吸引了數十名華僑前來參加。會上,吳院長談到了自己對馬王堆帛書的研究新發現,同時也講述了自己正在編撰的《馬王堆帛書書法大字典》內容。
馬王堆漢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東郊東屯渡鄉(今芙蓉區馬王堆街道)境內,近瀏陽河,為西漢時期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墓葬。上世紀70 年代被挖掘後,1972年成為中國十大考古發現和世界重要的考古發現而聞名。其中,出土的帛書引起歷史界的轟動,涵蓋失傳了二千多年的秦、漢篆、隸蛻變字體,其中還有當時所流傳的《易》、《老子》、《戰國縱橫家書》、《養生方》等多本文獻。
吳院長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考證大量相關史料,對推進、繼承馬王堆帛書書法藝術這一世界文化遺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會上,吳院長提出了一個由研究馬王堆帛書字體所引出的驚人發現。他表示,今天大多數教科書、中華歷史書上對於書法、文字的演變都是直線從上而下的。有如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等一脈相承。然而,通過研究馬王堆帛書文字,他發現,文字的演化還有橫向發展,即所謂的「一個源頭、兩個字流」。例如,「舟」一字自西周金文開始,此字寫法開始分成兩個支流:一個是大、小篆,而另一個則是馬王堆帛書上發現的字體,雖然兩者后來終歸一體,但在同一時期同一個字擁有兩個不同的寫法實乃驚人。
為此,吳院長目前正在編撰《馬王堆帛書書法大字典》,其內容涵蓋《新華字典》所有文字,收編了八千多個漢字進行逐一考証,同時用馬王堆帛書書法進行重新創作,不但收集了各個字體的由來,同時也填補了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個巨大的空白,使失傳斷代二千多年的帛書字體再次問世。(//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