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商業和經濟專欄作家佳斯汀‧福克斯(Justin Fox)最近收集了一批讀者關於金融危機、次貸、銀行業的前景和美國經濟前景方面的十幾個問題,並給予了回答。其中有個問題很有趣,這名讀者問華爾街和賭場有什麼區別,提問者還特別註明,這並不是開玩笑。在目前全球經濟前景黯淡的狀況下,這的確不是個輕鬆的玩笑,而是人們真心的疑慮。
對這個問題,福克斯的回答也很有趣,他說在華爾街,發牌手(交易員)掙的錢要多得多,並且這些人常會跟顧客一起下注。我們知道賭場的員工(發牌手)是不參與賭博的,並且賭場往往是每隔一會兒就換發牌手,讓他們頭腦清醒地對付頭腦發熱的賭徒。
而華爾街的交易員則是拿你的錢去賭,還時不時的自己也賭上幾把;最後他們賭輸了,還要挾各國政府出來買單。怪不得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此不滿,耽心共產的餘孽在全世界進行滅亡前最後的反撲。
一次在朋友家吃飯,談起他們的孩子要上大學了,什麼推薦信、申請材料、SAT等話題,及孩子如何能在眾多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進入理想的大學。交談中大家提起了一部好萊塢的新電影,叫〈21點〉。電影中,一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學生獲得錄取進入哈佛醫學院,但因付不起三十萬美元的學費,加入了一個MIT數學教授的21點俱樂部。俱樂部成員聯手合作,通過暗語數牌、記錄出牌的機率,在玩21點的賭博中得手,賺了許多錢。雖然不義之財最後還是得而復失,但這段經歷似乎震撼(Dazzles)了哈佛獎學金的審批者,這個學生有望從眾多的獎學金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據說電影是基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主角還是位華裔學生。影片中這群記憶超群的高才生的祕訣,是他們絕不去賭博,絕不讓情緒和情感帶動自己,而是異常冷靜的計數,按照數學教授的方案行事。最後主人翁的失手,也是因為情緒的失控、不能及時脫身。
從華爾街的教訓看,大投資銀行的交易員還不止是情緒激動,他們似乎點燃了全世界民眾對金錢的執著。好在今天全世界人民都更加認識到了人間的聖者早就告誡我們的,亦即股市已經是投機和賭博的場所,在貪婪之心的驅使之下的所作所為,最終只會害了人們自己。
華爾街豪賭失利,但戰事還沒結束,離清掃戰場、清點家底的時刻,也許還有幾個季度甚至幾年。既然有人輸了錢,應該也有人在暗地數錢。許多人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危機之中和之後,究竟誰是最大的贏家,或者有沒有贏家,這個更撲朔迷離的問題上來。
華人世界的許多評論家和學者,也開始討論在這場金融危機中,中國是否可能是一個贏家、甚至最大贏家的問題。
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除了投機的濫觴和市場泡沫的破滅,還有流動性的缺乏這個古老而又常新的問題。北卡州立大學金融教授理察德‧沃爾(Richard Warr)在談及市場對危機的反應時說,「從許多方面看,目前的危機是一場許多因素構成的完美風暴。但最關鍵的問題還是流動性,或者說流動性的缺乏。」
華人世界有儲蓄率高、簡樸持家、量入為出的處世原則,這一美德帶來流動性的豐裕,在危機之中的社會顯得更加珍貴。所以,華人社會在世界金融危機中成為贏家,確實有我們與生俱來的優勢的潛力。但究竟是否會成為贏家,還有許多因素需要考慮。
比方有學者認為,中國現在可以用外匯儲備做很多事,包括到歐美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去購置很多戰略性的資源,如石油和礦產;或者向在金融危機中受打擊比較大的國家提供援助、購買其資產或證券;甚至藉機要這些國家對中國商品進一步開放市場。
如果這些設想可以實現,在危機中成為贏家確實有現實性和可能性。但問題的關鍵,在於許多設想並不具可操作性。比方在目前油價偏低時大量買油,買了沒有戰略儲備的場所、沒有煉油能力怎麼辦呢?買石油期貨,則需要更大的膽識和見解。繼續購買美國債券,也似乎是中國外匯儲備不多的出路;要其他國家對中國商品進一步開放市場,也難以實現,因為歐美民眾正在減縮支出。
對中國經濟感到悲觀的人們說,不是最大輸家就謝天謝地了,還奢談什麼最大贏家。
的確,中國從上到下都已經認識到,擺脫出口依賴型的經濟,轉向以內需為驅動力的經濟,由國內消費來帶動經濟增長,才有成為贏家的可能。
批評家們已經指出,政府雖然在大談內需,但人們手裏卻沒錢,沒錢怎麼推動內需呢?推動內需需要「國富民強」,而不是「國富民窮」。當代中國研究的程曉農認為,中國經歷了二十年的每年8%的GDP增長,而百姓的收入卻沒有同樣的增長。財富落到占人口5%左右人的口袋裏,占人口90%的人沒有從發展中得到好處,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看來,中國離「最大贏家」的寶座有多遠這個世界級的外部問題,其答案似乎在於一個國家級的內部問題,亦即90%的中國人與最上層5%的人們,在財富和權力的差別方面,究竟有多麼的近、或者多麼的遠。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