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這天早上,天氣格外晴朗。閒散地在詩仙堂遊走,庭園一角有個歐巴桑頂著連帽遮陽頭巾,正一面細心清除苔地上的杜鵑小苗,一面與訪客親切地對話。
彎下身來細看昨日雨後的苔地,果然,錯落的小苗們已雜立在豐厚的苔層中,欣欣然伸展兩片對稱的嫩葉。
相較於這隨即要被移除的脆弱生命,他們的父母們,甫被修剪過的團狀成樹,仍兀立在旁,年復一年扮演著園林景緻中植栽量體的要角,承載眾人的目光與心靈之所託。
明白了造園師的心意,索性蹲下來一起在苔坡上搜尋著,數分鐘之間,無以言喻。
往北,位於修學院離宮附近,離詩仙堂不遠。唐長,創於1624年,為日本最古老唐紙,也是現存唯一的唐紙專門店。
座落於今日住宅區中的小小工房,計程車運將幾經問路,開入一條彎曲的小巷中,巷底,是橫切的火車軌道。下了車往回步行,找到了不顯眼的店門。牆側掛著一級建築士的名牌,推開木門,昏黃的光線中有一種空間的秩序。這裡是門紙、壁紙及屏風等的展示空間。
穿過工作室,另一端,原來才是一般旅人出入的店面。數百種紋樣的明信片及杯墊沿牆排列,箸套、信封紙等則擺置在窗前。一接近,就掉入極致秀美的時間氛圍中。
啊!這些美麗的小紙片,到底「做什麼用」?「給誰用」?
隨著美的讚嘆,心中不免起了疑問。
根據第11代傳人千田間吉的簡介文字,唐長共有版木650種,其中約有一半在200年前製版。原先唐紙只用在和室空間,與西方交流後亦發展為壁紙,經歷代傳人的努力,並從海外不斷蒐集資訊,使傳統的日本工藝走入西方人的生活中。1870年代的歐洲壁紙,唐長的紋樣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除了提供桂離宮及修學院離宮等御用建築用紙之外,唐長更透過六百多種紋樣,詮釋在生活中運用各種組合的無限可能。
在那小小的一方時空及片紙中,唐長卻傳遞了世界共通、永恆之美的深刻與厚度。
時間漸近正午,訪客多了起來,大半是日本人。家庭主婦、成對的戀人及旅人,愉悅地走進店內,自信而毫不遲疑地選取紙件,即使標價不低,卻能感受到有某種文化力正引領著他們熟練地與「美」對話、進行「美」的傳遞。
一張美得令人驚嘆的卡紙,「作什麼用」?「給誰用」?這樣的疑問,在此刻好比詩仙堂那春來又春去的杜鵑小苗,留在心中似乎是多慮了。
想起那年復一年被費心修整,希冀與造園師意念交融的杜鵑樹群。
是什麼樣的力量?促使數千數百年間,創作者與社會大眾一代代不懈地、自覺地,交互傳遞、累積美的內涵與能量,共同支撐一種美好與自信的追求,而在時間中堅持以達成目的?
拜訪唐長的季節,師仙堂絕美的杜鵑,兀自盛開,靜默而微笑著。@
摘自:《原鄉時尚》 天下雜誌出版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