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6日訊】腐敗的上游就是「官市場」。「官市場」是筆者發明的一個新詞。所謂「官市場」意即官場上「買官賣官」、「錢權交易」等具有市場經濟屬性的特殊行為環境。官員本是一個國家政府的行政職位,但當這個「職位」可以用來交易時,便產生了一個特定的「市場」,它是腐敗的源頭,一切腐敗的形式和內容皆是它的下游產品。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山西省陽泉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轟動全國的「賣官書記」武保安作出一審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5年。武保安在2000年4月至2004年5月任山西省翼城縣縣長、縣委書記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大肆賣官,被當地群眾稱為「賣官書記」。偵查發現,武保安任職期間,先後為滑國紅、翟明星等28人在職務提升、工作調整等方面謀取不正當利益,29次非法收受對方人民幣88.8萬元。送禮者中的局長包括滑某、解某、翟某、郭某等。這些人出手數十萬元並在送禮後得到了預期職位。我之所以在這裡詳細介紹武保安「賣官案」,就是為了更具體更直觀的說明這個「官市場」的「經濟規律」。
先說「買官幹啥」。為什麼會這麼多人要花高價去買官呢?比如那些局長為了買官,動輒給武書記送上數十萬。難道這些人花高價買官僅僅為了掙一為民辦事的「公僕」?或者為了滿足一下當官的慾望?這顯然不符合經濟學原理。假如這些局長送數十萬是為了「競買」一副縣長官位,我們把副縣長的年薪設定為三萬,那麼起碼需要幾年或者十幾年才能收回這數十萬的「投資」。所以說副縣長的薪金不是誘惑。那麼唯一能夠解釋的是,副縣長的手裡也握有一批待價而沽的「職位」,而副縣長「買官」以外的「權力尋租」更能獲得滾滾財源。所以一旦擁有副縣長的職位,不但可以很快收回「投資」的數十萬,而且可以獲得數百萬甚至更多的「回報」。
再說「憑啥賣官」。武保安作為縣委書記,在翼城縣無論陞官還是「保位」他都擁有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就像一個商業巨頭壟斷商品一樣,怎麼賣,賣多少,已經完全掌控在武書記的手中。因此,「絕對權力」是賣官的基礎。在中國現有體制下,一旦幹上所謂的「一把手」,那麼便擁有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力。所以「一把手」就成了你爭我奪的「緊俏商品」。在翼城縣,縣委書記就是這樣的「一把手」。當然要爬上這「一把手」的位置,也是要歷經磨難的,也是付出「大本錢」的。這也可能是武保安賣官及其權力尋租的動因之一吧。武保安賣官所得88.8萬多元,其餘400多萬人民幣以及八萬多美元均為非法所得。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他擔任縣委書記僅僅8個月就斂財500多萬元。這充分說明,縣委書記一職的含金量遠不止賣官所得,賣官之外的「權力尋租」收入可能更大。這是我們考證「官市場」規則時不能忽視的現象。
先買官獲得絕對權力,然後再賣官或權力尋租大撈特撈。如此「買官─→賣官─→尋租」,形成了「官市場」的「生態循環鏈」。這個惡性循環的「官市場」便成了腐敗的「上游」,成了腐敗的「惡之源」!因此,要真正根除腐敗,首先必須從腐敗的「上游」動刀,徹底治理這個「官市場」,堵住買官、賣官的渠道,消滅買官、賣官的市場條件和基礎。這就必然觸及到我們目前的用人制度改革,因為「官市場」的形成是與我們固有的官員「提拔任命」制度緊密相連的。只有改革官員由上級「提拔」或「任命」的傳統體制,放棄所謂的「權威論」,實行真正的民主選拔,才能從源頭上消滅「官市場」。只有消滅了「官市場」,切斷腐敗的「上游」,才能使腐敗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而得到治理。
2006-05-25
轉自《網路文摘》(//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