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31日訊】(亞洲時報記者焱樺7月31日報導)中國重慶市政府教育部門,近日推行了一個相當具爭議性的措施,將「擇校費」合法化,這在全中國尚屬首次。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極大爭議,褒貶不一。有反對意見認為,「擇校費」合法化,實質上不過是主管部門對學校亂收費行為的一種妥協。
日前重慶市政府發文規定,擇校生將被納入普通高中招生計劃,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收費標準:市級重點不高於5000元(人民幣,下同),區縣屬重點不高於4000元,其他普通高中不高於1500元。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極大爭議,褒貶不一。有反對意見認為,「擇校費」合法化,實質上不過是主管部門對學校亂收費行為的一種妥協。無非是主管部門「管不了」了,才讓「擇校費」合法化,只要不至於「獅子大開口」,就讓它暴露在陽光下接受公開化的監督。該意見尤其擔憂,合法化將引發另一種危機:政府將本來應該加大的公共教育投入轉嫁給社會,轉嫁給了支付「擇校費」的學生家長們。
中國教育資源,過去一直由官方嚴格分配。在實施市場改革後,教育這個板塊其實也漸漸市場化起來。時下學校向學生收取「擇校費」已是公開的秘密,甚至得到當地的默許。
早在2002年廣州市物價局也公佈了2002年廣州市高中、職高擇校費標準,各類學校的擇校費都比去年下調5000元,借讀費維持去年標準不變的政策。某種程度上講,「擇校費」已經成為一種客觀現實。
包括「擇校費」在內的各種名目繁多教育亂收費之所以存在,皆因目前中國的教育資源的確存在嚴重不足。對此,中國教育部部長周濟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2004年的第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毫不諱言,「教育亂收費的根本原因還是投入不足。」
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產生了「擇校費」,而現實情況是,「擇校費」已經成了學校固定收入的一部分--教職工福利的主要來源,也成了校領導任意開支的小金庫。因此,有種意見認為,在沒能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之前,規範擇校費的收支情況,對擇校費實行陽光運作,肯定比單純呼籲取消擇校費更有建設性。
在今年兩會期間,重慶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甚至提出了,要把「擇校」納入管理軌道,對公開收取的「擇校費」應硬性規定其出路,即主要用來向「薄弱學校」輸血,以終於達到不斷縮小「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的教育質量差距,以消除擇校根源的提議。
重慶市教育部門近日在「擇校費」問題做出反應,公佈,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所收擇校費應納入單位財務統一核算,主要用於改善教學條件、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並自覺接受物價、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
既然重慶這次在「擇校費」問題上邁出了嘗試性的第一步,對治教育收費之亂就看政府能否對「擇校費」收費標準及其開支從嚴把關,否則「擇校費」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校領導腐敗提供資金「小金庫」。
因此有意見認為,公佈「擇校費」的收支情況,僅僅是規範「擇校費」管理的第一步。政府要做的是,審查各重點學校收取擇校費的資格;通過各方參與的聽證會確定擇校費的具體數額,列出擇校費的開支專案,明確擇校費支付的財經紀律;必要時,可以由相關行政部門直接收取擇校費,並將擇校費的開支情況通過政府向人大常委會報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