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理財:用更少的錢過更豐富的生活

人氣 137

【大紀元2024年09月04日訊】(撰文/大紀元記者信宇編譯)我們生活在一個追求享受、慾望無止盡的世界裡,這早已不是什麼祕密。但是,正如美國開國元勛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所說:「許多人以為自己在購買快樂,其實是在出賣自己。」

然而,極簡主義(minimalism)為個人理財提供了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法。儘管有些人存在誤解,但極簡主義並不意味著物質缺乏或過苦日子。相反,這個主張是讓我們的財務與價值觀保持一致,在簡單中尋找自由和快樂。

採用極簡主義理財方法,我們將能夠:

  • 節省更多的錢。通過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我們可以用更多的錢擴充視野、投資未來。
  • 減輕財務壓力。財務越簡練清晰,我們的精神壓力就越小。因此,我們會感覺更能掌控自己的財務。
  • 增加時間和自由。當我們不必為一日三餐、柴米油鹽愁眉苦臉、日夜奔波時,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愛好、享受生活。

簡單而言,真正擁有財富是指具備過上充實生活的能力,而不是積累財產。這就是說,我們應該重視人生經歷、人際關係和個人成長,勝過對物質的追求。

那麼,從何入手呢?本文將系統探討在個人理財中採用極簡主義的實用方法。

「極簡生活」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和家人相處。(Shutterstock)

重新定義財富與成功

首先,我們必須挑戰傳統意義上的財富和成功。社會通常將財富和成功等同於擁有更多——更多的金錢、更多的財產、更大的房子、更炫的汽車。然而,極簡主義理財方式卻顛覆了這個認知。

極簡主義的理財觀點是,真正的財富是擁有足夠的錢來過舒適的生活和追求自己的愛好。這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在各種經歷、人際關係和個人成長中找到快樂。此外,這還與意向性和一致性有關。

通過轉換觀念,我們可以擺脫消費主義的桎梏。當我們不再追逐最新的小玩意和時髦的衣服時,我們就會意識到快樂並不是來自於物質。這樣,我們就可以把錢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理智消費的第一步就是制定一份符合自己價值觀和優先事項的預算。跟蹤日常收入和支出,可以幫助確定哪些方面可能超支,哪些方面可以削減開支,從而使生活更加充實。

第二個步驟就是踐行理智消費。簡單地說,就是在購買任何非必要物品之前,考慮一下它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能否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投資於生活體驗而非物質財產。研究表明,良好的生活體驗能帶來長久的幸福感。

整理自身財務狀況

與整理個人物理空間一樣,極簡主義理財就是整理自身財務的收支情況。以下是一些實用的策略:

  • 跟蹤收支狀況。以一個月為周期跟蹤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情況,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有多少穩定收入,錢花到哪裡去了。市面上有很多預算編制應用程序,我們也可以製作一個簡單的電子表格。無論做出什麼決定,關鍵是要實事求是地記錄自己的消費習慣。
  • 找出不必要的開支。通過分析消費狀況,確定在哪些方面可以減少開支。例如,可否考慮取消亞馬遜付費會員(Amazon Prime)服務?這樣,除了可以節省每年139美元的費用外,還可以防止衝動購物。要消除不必要的開支,我們必須頭腦清晰、果斷抉擇。
  • 取消各種訂閱。這是指營銷電子郵件和社交媒體帳戶發起的各種優惠轟炸。
  • 避免衝動購物。購買前要想清楚:「我真的需要這個嗎,還是我只是想體驗一下而已?」「我能從朋友那裡借來嗎,或者我能找到更便宜的同類產品嗎?」諸如此類。
  • 享受免費或低成本的娛樂。與其花大價錢出去玩,不如去參加免費的博物館、圖書館活動或戶外活動。
  • 多在家做飯。經常外出就餐會對我們的預算造成壓力。利用經濟實惠的食譜,享受在家做飯的樂趣。
  • 取消不常使用的訂閱。如果我們很少使用某項服務,例如健身房會員或流媒體服務,請重新查看各種訂閱。

重要的是要記住,極簡主義不是降低生活標準,而是要優先考慮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精簡銀行帳戶

造成財務混亂的並不只是消費,還包括眾多的銀行帳戶、信用卡和投資組合等原因。因此,應該儘可能整合銀行帳戶,主要有以下途徑:

  • 考慮只開一個支票帳戶和一個儲蓄帳戶。這將降低我們被收取透支費的機率,並讓我們更好地關注自己的帳戶餘額。
  • 審查是否擁有多張不同獎勵計劃的信用卡。根據自己的消費習慣,保留一到兩張能提供最佳獎勵的信用卡,並評估它們的利好。這樣可以減少超支,簡化帳單管理。
  • 合併投資帳戶。如果有幾個來自過去雇主的401(K)退休帳戶,可以考慮把它們合併成一個個人退休帳戶(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簡稱IRA)。這樣,我們就能更輕鬆地管理投資,減少所需的繁瑣文書工作。

最終,精簡銀行帳戶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控制財務,減少管理多個帳戶帶來的心理負擔。

財務管理自動化

如果我們想簡化財務管理,科技可以成為好幫手。利用技術自動化的力量,讓我們的財務像一台運轉良好的機器:

  • 設置自動帳單支付。這樣我們就再也不會錯過最後期限,從而避免產生滯納金。
  • 安排定期向儲蓄帳戶轉帳。養成持續儲蓄的習慣,這將幫助我們更快地實現財務目標。
  • 自動投資。每月留出固定金額用於退休儲蓄或投資。這種「平均成本法(Dollar Cost Averaging,簡稱DCA)」策略的優點就是受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小。

總之,通過自動化操作,可以輕鬆記住還款到期日和轉帳事宜,無需時刻保持警惕。

有意識的消費和儲蓄

精打細算和有意識的儲蓄是極簡主義理財的核心。換句話說,我們的財務決策應該是深思熟慮的,符合自身的價值觀,並有助於實現財務目標。要做到精打細算,以下是一些策略:

  • 採用30天冷靜規則。在30天內不要進行非必要的消費。在這個冷靜期中,我們可以確定自己的購物慾望是一時衝動還是真實需求。
  • 分清「需要」與「想要」。要確保購買的物品滿足自身需求,而不是僅僅滿足購買慾望。「需要」(needs)是生存的必要條件,而「想要」(wants)只是個人慾望而已。花錢要花在刀刃上,只買「需要」的和真正「想要」的,不要在其它任何東西上浪費金錢。
  • 遵循「單次使用成本」(Cost-per-Use)原則。如果我們正在考慮購買一件物品,需要計算每次使用的成本。例如,如果我們經常使用健身房,單次使用的成本可能是合理的。所有購買行為都應遵循這個原則。
  • 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式購物。不要讓即時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感誘使我們衝動購物。在不需要的東西上少花錢,在想要的東西上多省錢。在很多情況下,實現一個長期目標比衝動購物更令人滿意。
  • 優先考慮體驗式消費。投資於旅行、學習新技能或與家人共度時光等體驗。物質財富通常隨著時間而貶值;而體驗式經歷能創造持久的回憶和幸福感。

據研究人員稱,人們對體驗式消費的滿意度要高於物質消費;無論使用哪種幸福感衡量標準,都不影響這個結論。

「如果你想變得更幸福,明智的做法可能是將部分消費從物質產品轉向體驗。」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經濟學者阿米特·庫馬爾(Amit Kumar)發文指出,「這很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幸福感。」

不同人生階段的極簡主義理財觀

任何人生階段都可以從極簡主義方法中獲益,當然每個階段的側重點會不盡相同:

  • 年輕時期:打下堅實的財務基礎。例如,養成儲蓄和量入為出的良好習慣。
  • 中年時期:這個時期往往是收入的高峰期。為退休和未來目標儲蓄是必要的,但也應該享受生活的體驗。
  • 退休時期:退休後,既要保持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又要確保有足夠的儲蓄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和願望。

用更少的錢過更豐富的生活

當然,極簡主義個人理財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這需要我們將財務狀況與重要事項相結合。總而言之,如果我們能簡化財務生活,有意識地去消費,我們就能騰出金錢和精神空間,去追求真正讓我們快樂的事情。

原文:刊登於Due網站,授權《大紀元時報》轉載。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2024。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本人,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時報》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等方面的建議。《大紀元時報》沒有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之義務。

責任編輯:元祺

相關新聞
規劃退休 五個理財技巧讓你的錢終生夠用
你想存錢但伴侶愛花錢?教你10個理財技巧
想做全職的自由工作者?你應知5個理財技巧
單親家庭的9個理財技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