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哈德遜河畫派創始人 托馬斯‧科爾的傳奇人生

BOB KIRCHMAN撰文/徐筱婷 譯
《野外景觀》(A Wild Scene),托馬斯‧科爾於1831至1832年間創作。布面油畫,130公分×194公分。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收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57
【字號】    

藝術家托馬斯‧科爾(Thomas Cole)1801年出生於英格蘭東北的工業區,年輕時移民美國。他發現這裡是一個充滿未知和桀驁不馴的荒野國家。於是,他以精湛的光線處理、構圖和空中透視,捕捉了美國荒野的壯麗景致。

身為第一位將歐洲浪漫主義風格應用於美國風景畫的藝術家,科爾找到了自己獨特的定位,創立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哈德遜河畫派」(Hudson River School)。

早年生活

《帕特南堡的景色》(View of Fort Putnam),托馬斯‧科爾於1825年創作;布面油畫;69公分×86公分。費城美術館收藏。(公有領域)

科爾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他通過觀察其他藝術家的作品自學繪畫。1822年,他開始擔任肖像畫家。1825年夏天,他的一位贊助人喬治‧布魯恩(George Bruen)資助他去紐約的哈德遜河谷旅行。在那裡,他描繪了五幅風景畫,包括卡茨基爾山(Catskill Mountains)、卡特斯基爾瀑布(Kaaterskill Falls)和紐約哈德遜高地的冷泉(Cold Spring [New York’s Hudson Highlands])。

其中的《枯樹湖》(Lake With Dead Trees (Catskill))、《卡特斯基爾瀑布頂端》(Kaaterskill Upper Fall, Catskill Mountains)和《帕特南堡的景色》(View of Fort Putnam)曾在紐約威廉‧科爾曼(William Coleman)書店的櫥窗展示。這次展覽成為這位年輕藝術家職業生涯的轉折點。這些畫作引起了藝術家兼美國藝術學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Fine Arts)院長約翰‧特倫布爾(John Trumbull)的注意,他購買了《卡特斯基爾瀑布》這幅畫作。藝術家威廉‧鄧拉普(William Dunlap)和阿舍爾‧杜蘭德(Asher B. Durand)對科爾的藝術才華印象深刻,也購買了兩幅展出的作品。這些認可使科爾獲得了美國藝術學院的獎學金,當時他才20多歲。

保育主義的奠基者

托馬斯‧科爾和友人威廉‧卡倫‧布萊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在哈德遜河谷廣闊的景觀追憶往事。《志同道合》(Kindred Spirits),由阿舍爾‧布朗‧杜蘭德(Asher Brown Durand)於1849年創作。布面油畫,117公分×92公分。由阿肯色州的水晶橋美國藝術博物館(Crystal Bridges Museum of American Art)收藏。(公有領域)

1829年到1831年間,柯爾在國外旅行時,在歐洲認識了許多富有的美國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了他的重要贊助者。他著名的《帝國歷程》(The Course of Empire)系列,描述了古代世界的興衰,是受贊助人和藝術鑑賞家盧曼‧里德(Luman Reed)委託創作的。在繪畫這一系列作品期間(1834年─1836年),科爾面臨一個重大困境:推進文明的工業發展也有可能摧毀他所熱愛的荒野。這驅使科爾成為一位直言不諱的保育主義者。

作家詹姆斯‧費尼莫爾‧庫珀(James Fenimore Cooper)、詩人威廉‧卡倫‧布萊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和科爾有時被視為保育運動的奠基者。正如布萊恩特所寫的,「曠野是『一個與上帝對話的合適場所』」,他們認為自然是崇高神恩的體現。在他們的作品中所描述的美國荒野,曾經是人們視為無限寬廣的曠野之地,如今卻需要保育。

受美國超驗主義哲學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散文作品所影響,哈德遜河畫派成為建立國家公園系統的最初推動者。他們的美國經典風景畫展示了美國人民與土地之間獨特的關係,激勵了人們對國家認同的追求。

《生命之旅》(The Voyage of Life)

《生命之旅:青年》(The Voyage of Life: Youth),托馬斯‧科爾於1842年創作,布面油畫;134公分×195公分。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收藏。(公有領域)

1836年對科爾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年份。他的父親和他敬愛的贊助人里德相繼去世了。同年,科爾與瑪麗亞‧巴托(Maria Bartow)結婚,新婚夫婦定居在卡茨基爾山,並在此處招待了許多知名藝術家和文學界人士。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西奧多‧亞歷山大‧科爾(Theodore Alexander Cole)於1838年元旦出生。科爾在短時間內經歷父親去世和第一個兒子出生,這為他的下一個寓言系列作品《生命之旅》提供了靈感。該系列代表了人生的四個階段(童年、青年、成年和老年),由富豪慈善家塞繆爾・沃德(Samuel Ward)委託創作,但沃德在畫作完成之前就去世了。

1841年科爾再次前往歐洲旅行時,他畫了《生命之旅》的第二系列,並把畫作運送到紐約。他在1842年夏天乘坐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奈爾(Isambard Kingdom Brunel)的首艘遠洋蒸汽船「大不列顛號」(SS Great Western)返回美國。世界在變化,新的交通方式縮短了距離,同時也使陸地城市化。科爾深知美國自然景觀的脆弱性。他與他的兩位學生弗雷德里克・邱吉(Frederic Church)和班傑明・麥康奇(Benjamin McConkey)的作品重新喚起了人們對美國荒野的關注,並成為保護荒野的呼聲的一部分。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鮑勃‧基希曼(Bob Kirchman)是位建築插畫家,他和妻子帕姆(Pam)居住在弗吉尼亞奧古斯塔。目前在奧古斯塔基督教育自學小組(Augusta Christian Educators Homeschool Co-op)教導學生工作室藝術(studio art)。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推薦閱讀:
秋天:靈感泉源的季節
追尋信仰的旅程:談科爾《生命之旅》系列畫作
湯瑪士柯爾的「生命之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蓋德克解釋,戶外寫生有一個挑戰,就是看到的風景有太多的細節令人不知從何下手。摩爾教他如何將場景分解為簡單的圖形來找到繪畫的焦點,然後學習場景構圖的明暗變化(value,即明度)。剛開始的時候,蓋德克限制蓋德克只能用黑色、白色和灰色來調色,用明暗來描繪形體。
  • 德拉克洛瓦熱衷於描繪異國帶有充沛情感的場景,以此凸顯文明與野蠻之間的張力。這些元素充分體現在他對大型貓科動物(特別是獅子和老虎)的描繪上。在他整個職涯中,他都在觀察這些貓科動物,了解它們的習性,然後運用各種媒材捕捉貓科動物威風凜凜的一面。由此創作出知名的藝術作品也都成為他的傑作。
  • 幾世紀以來,學者們一直試圖釐清關於荷馬的真相:是否真有這樣一個人?如果有,這些著名的故事是否源於他的創作?他的神話故事是否具有歷史真實性?這些詩作是出自同一人之手,還是不同作者原始素材的累積,仍是有待商榷的問題,但大家都達成共識:這些詩最初是在希臘文字廣泛發展之前,於公元前7、8世紀之交的某個時候創作出來並口耳相傳的。
  • 至今馬鈴薯與黑麵包仍是東歐人的主食。事實上到了18世紀末,馬鈴薯已成為「富人和窮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備菜餚」。馬鈴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於許多不同菜餚的特質而越來越受歡迎,到今天仍是德國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1582年,卡拉奇(Carracci)家族的三位成員——阿戈斯蒂諾(Agostino)和安尼巴萊(Annibale)兄弟及其堂兄盧多維科(Ludovico)共同創立了第一所強調寫生的重要藝術學院:啟程者學院(Accademia degli Incamminati)旨在藉由重新研究大自然來復興古典傳統,以矯正樣式主義(Mannerism,又譯:風格主義、矯飾主義)對藝術界的不良影響。他們重新提倡寫生,並從自然形態中尋找靈感,而非單純模仿前輩大師的作品。
  • 克拉克森‧弗雷德里克‧斯坦菲爾德(1793─1867年)是浪漫主義時期多產的藝術家。他的職業生涯在某種程度上與美國光亮派畫家(luminist painter)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相似。然而,斯坦菲爾德在建築、波濤洶湧的海洋與航海相關細節的表現上獨樹一幟。
  • 《牧人來拜》為卡拉瓦喬的大型作品畫上了完美的句點——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讓觀眾洞見這一場景,這是其他畫家從未做到的。
  •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年—1905年)是19世紀法國學院派最重要的畫家之一。現代人們把他的作品稱作是:「美的標準」。歷經一百多年的歷史變遷,無論各民族習慣和文化怎樣差異,人們到了布格羅的作品面前,讚歎的語言「真美啊!」和一百年前是一樣的。時代在前進,對「美」的感受卻是不變的。人類心中有一種永恆的「美」的標準,通過藝術作品而產生共鳴。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