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8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思齊綜合報導)8月17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最高級別的財經委員會,重點討論「共同富裕」和「防範重大金融風險」。有評論認為,在中國,私產被收繳後不是歸為了「國產」,而是變成了「黨產」。
習近平提出要「共同富裕」的時間恰恰是中國經濟呈下行的趨勢。
今年7月的宏觀經濟數據主體上均低於預期。如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比6月下降了1.9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期的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5%,比6月回落3.6個百分點,低於預期的1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同比增速及兩年平均同比增速均大幅下滑,觸及2021年以來最低值,表明老百姓手裡的錢少了,消費意願大幅下跌。
洪災、疫情,以及中共對病毒的「零容忍」政策都在阻礙經濟恢復,但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在持續上漲,從環比看,PPI上漲了0.5%,比6月擴大了0.2個百分點;同比看,PPI上漲了9.0%,漲幅比6月增加了0.2個百分點。今年5月和6月的PPI同比分別上漲了9%和8.8%。
7月份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為1.0%,由6月的下降0.4%轉為上漲0.3%。 PPI和CPI的差值(剪刀差)高達8%。 PPI和CPI的剪刀差拉大會迫使部分企業選擇停產以避免虧損。中小企業停產會對就業產生新的壓力。而7月份,全國城鎮調查的失業率為5.1%,比6月份上升了0.1個百分點。
今年7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單月同比增速跌入負值區間,製造業、地產、基建三大投資分項環比均弱於季節性規律。
商品房銷售價格漲幅也在回落。 7月份的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同比漲幅整體回落,新房和二手房均如此。今年380多次的調控,終於換來了明確的樓市拐點。 7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金額環比分別驟降42%和40%,跌至近一年最低。典型例子是深圳的二手房,房價沒怎麼變,但房子賣不出去,有價無市。二手房缺少流通性,不能在房主需要時出售變成錢,那麼投資購買二手房就無意義了。
上半年各省財政盤點僅上海有盈餘,地方財政平衡壓力上升。這是用簡單的算法粗估的,即用國地稅收入減去一般公共財政支出之差,來推算各省財政收支的缺口或盈餘。上海的盈餘值僅有942.6億元(約合145億美元)。 2017年用同樣的算法粗估2016年各省的財政狀況,除上海外,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和北京都有財政盈餘,並且上海的盈餘高達7,748億元(約合1,192億美元)。短短幾年,各省財力大跌。
冷眼財經對7月經濟的總結是:生產降速、投資疲軟、消費走弱、房地產降溫、就業下行。
在整體經濟下滑疲弱的情況下,習近平要實現「共同富裕」,用央視的話說,就是解決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怎麼解決?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給出的答案是要實現「收入分配的三個層次」。
他在18日的一篇文章中稱,共同富裕不會自然實現,即使生產力高度發達,收入分配的三個層次依然很重要。
何為三次層次的分配?中國人民大學的副校長,國家高端智庫「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負責人張元春20日在答記者問中給出的解釋是:「初次分配,是指市場經濟體系中按照各種要素在生產中的作用進行分配,比如居民收入、資本的投資收益等。」
「再分配,是指生產之後政府利用稅收與財政支出,在不同收入主體之間進行再分配。再分配主要通過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及一些補貼體系等實現收入分配的相互協調。」
「三次分配,主要由高收入人群在自願基礎上,以募集、捐贈和資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分配,是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補充,有利於縮小社會差距,實現更合理的收入分配。」
而楊志勇在他的文章中還強調,對於共同富裕「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對於這種說法,冷眼財經在YouTube視頻分析中說,這就像當年中共的「打土豪、分田地」。
所謂「打土豪,分田地」是上世紀50年代初中共搞的「殺富濟貧」,即把農村的地主打倒,把其土地分配給沒有土地的農民。但很快中共又搞「人民公社」,搞「大躍進」,把土地又從農民手中奪回,變為「公有」,直到上世界80年代後才允許農民從新擁有少量土地。
前人大教授周孝正在日前的《亞洲很想聊節目》中回憶說,1982年大學畢業時曾赴廈門開會,當時與會的有頭幾號人物的兒子或者女婿,他們說了一句話讓他至今仍印象非常深刻:「對於這些所謂的民營企業家養肥了再宰!」
獨立撰稿人諸葛明陽說:「對富豪開刀其實早就開始了,包括最近大公司和娛樂圈的被監管、處罰等。有人說這是習近平殺富濟貧,但問題的關鍵是『殺富』未必是為了『濟貧』。在中國,私產被收繳後不是歸為了『國產』,而是變成了『黨產』。」@
責任編輯:邵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