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爸媽必修課】(38)

【爸媽必修課】 孕婦如何管理自己的「心理帳簿」?

孕婦面臨生理與心理的變化,情緒管理對胎兒和自己都相當重要。(Shutterstock)
人氣: 11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0年07月14日訊】作者:陳彥玲博士 / 整理:余亨之・大紀元
孕婦管理自己的「心理帳簿」,要先在帳簿的每一頁寫上三句話,然後用彩筆真實地記錄自己的情緒。當每天記錄的紅、黑、灰等不悅目的顏色,如超過三分之一時,就是比較嚴重的警告,你的情緒已經嚴重影響肚裡的孩子了。當孩子長大後,把負面情緒帶到學校時,就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後果。

孕婦建立心理帳簿,消除負面情緒

孕婦如何建立自己的心理帳簿?如果你無需工作、專心在家待產,最好是每天建一頁心理帳簿,用不同的彩筆、每個小時記錄一次自己的情緒。如果你是在上班,那至少一周建一頁,每隔幾個小時做一次記錄,這取決於你的生活節律。隨著你越來越熟悉,你的管理能力越來越強,你出現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少,你做記錄的間隔時間也相應地延長。

通過紀錄的色彩,你可以及時看到自己的情緒是否平穩、快樂。如果發現自己某些時間點的情緒有問題,你要做三件事。首先你一定要告訴自己「我是可以改變的!我是可以求救的!」也就是說,人在困難面前最容易失敗的那一關,就是覺的自己是全世界最倒霉的、最沒有希望的人。

我看過很多有心結的病人,追根究底他都會好的。他們(包括孩子)告訴我:「老師,我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好。因為我發現這世界上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這麼糟糕,我還有同病相憐的朋友,他的媽媽對他也不好……」。

心理帳簿的三句話

第二件事就是相信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第三件事就是堅定自己是夠好的,因為我還活著。我以前常常接到要來掛號做心理諮詢的病人的電話,這些家長或學校老師,在電話裡劈頭就講某某小孩一大堆的嚴重問題、負面情況等等,如何讓自己受不了。我聽完後第一句話就問他:「你說的那個人還活著嗎?」對方說:「當然活著啦!」活著就有希望!人活著,身體就會有一種能量,那是自然而然的生理現象,不要自己再去把它澆熄!

你要在心理帳簿上的每一頁,寫上這三句話:「我不是最慘的那個人」,「我做的已經夠好的了」,「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不管你多麼糟糕,你看看這三句話,然後真實把自己的心理狀態用彩筆塗上去。你每天或每週回顧一下,當你看到自己一天的三分之一或以上時間,是紅色、灰色、黑色或其它看起來不舒服的顏色時,你要非常地警覺,那個時候你肚裡的孩子,可能已經受到很大的影響。

孩子為何打錯人?

我在學校處理過許多的孩子問題,歸根結底,他們在更小的時候,確實是因為家長的心境引發孩子的恐慌,或者負面的情緒、模式。於是,孩子會原原本本地把這些消極情緒模式,帶到學校的教室裡邊。

一天,我去學校接兒子。走進教室,看見一個老師正在處理6個孩子的糾紛,其中有一個孩子小明(化名)打了幾個學生,她把孩子分成三組,兩人一組。她正忙得不可開交,看見我就像遇到救兵一樣,她把一組孩子交給我,其中一個就是我的兒子,他也被小明打了。

小明馬上對我說:「我打錯人了。」我故意問他:「那你要打誰?」他聽了一愣,指了另外一個也是在課堂上坐不住、比較調皮的孩子。我進一步跟他說:「我很想知道一個答案,你為什麼會打錯人?你現在不用回答,可以回家想一想,我晚上7點給你打電話」。他父母8點多下班回家,我選擇他家長不在家的時候與他溝通,是為了去掉他心中的恐慌和害怕;這個孩子從上幼兒園時,表現就不太好。

人算不如天算。我晚上七點打電話到他家,正好他爸爸接的電話。我絕對不能跟他家長告狀,否則這個局就破了。我告訴他爸爸,我是學校老師,請小明幫個忙處理學校的事情。爸爸不管孩子學校的事情,就把電話給了媽媽。媽媽一聽是來自學校的電話,就開始在電話那頭責備小明是不是又打人了?怎麼老犯這種錯誤?

「我不想打人,但我很孤單」

我忙說:「你可能誤會了,我今天跟小明約好時間,要去找一件事情的答案。」媽媽把電話交給小明,我聽到他的電話裡夾有電視的聲音時,就問他:「你家有沒有一間沒有電視聲音的、只有你跟我單獨討論的房間?」他立刻說:「有!」這一點很重要,當孩子(尤其個性強的男孩子)遇到困難時,在隱私上你必須給他足夠的尊重,去除他未知的恐懼。

小明告訴我,他真的不太想打人,可是又不知道在學校做什麼好。他坐不住,又非常喜歡引起別人的關注。他的爸媽晚上八點才回家,孩子放學在家很孤單,他長期處於孤獨的狀態,得不到足夠的關愛。他在學校用盡各種方法去吸引別人的注意,他認為別人對他的注意,是對他正面的關愛,其實恰恰相反。家長沒有管理孩子的情緒或管理不當,孩子的心智、情感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這樣嚴重的事情。#(待續)
視頻:陳彥玲博士【爸媽必修課】(38):孕婦如何記錄自己的「心理帳簿」?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本文刊載於舊金山7月11日教育版

責任編輯:李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