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第十六屆頒獎典禮致辭——

【紀元特稿】蔣亨藍: 對中國大陸民主化起更積極的作用

蔣亨藍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9日訊】圖:左起辛灝年、蔣亨藍、馬悅然、胡平、童屹

在過去一年中,發生了舉世震驚的911恐怖襲擊事件,這對世界政局産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同時在去年12月和今年的1月,有三位民運人士:王若望、王若水和劉凱申相繼去世,他們的去世對中國的民主化運動是一項巨大的損失,同時這三位與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有很深的淵源,王若望、王若水是傑出民主人士的獲獎者,劉凱申是我們基金會長期以來的支持者,也是老朋友,現在請各位起立,讓我們爲這三位民運先驅者、爲911災害的死難者默哀(一分鐘)。請坐。

911災難之後,爲了建立世界反恐怖主義聯盟,國與國之間的政治關係有了很大的調整,比如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就發生了很大的富有戲劇性的變化,而中國政府也趁國際社會團結反恐之際,以“反恐怖主義”爲名,在國內大肆鎮壓新疆、西藏的少數民族,鎮壓法輪功抗爭,鎮壓異議人士的活動。從美國國務院的各國人權報告、大赦國際、自由之家和保護記者委員會的報告來看:中國的人權狀況一直在持續惡化,中共因爲拒絕政治改革,一個龐大和腐敗的專制集權政體,使中國的民主化進程陷入了十分嚴重的困境。

就是在海外,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八九年六四血案的記憶開始了蛻化,甚至有一些八九年六四事件的受害者,也逐漸轉變了他們的立場和角色,尤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表面現象,讓一些海外華人懷疑“民主化”對中國的正面作用,有人甚至利用海外言論自由的環境條件,講了北京當權者想說卻不敢說的話:例如“中國的國情並不適合實行民主政治”等這類謊謬的言論。

在歷史大轉折的關頭,出現社會分化,有些人對中國前途迷失了方向,這是很正常的,就象當年孫中山領導的推翻滿清皇朝封建統治的辛亥革命,就象1949年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被共產黨的武裝暴力推翻的時候,海外華僑成中也有不少人成了保皇黨,也有不少知識精英“站錯了隊”--原是懷著國富民強的良好願望,卻造成了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反效果。然而,八九年的天安門血案和911恐怖災難,空前地激發了人類社會的道德良知,人們清醒的認識到實行專制集權統治的政府,恰恰是孳生恐怖主義的溫床,甚至其本身就可能是一種國家恐怖主義,而唯有自由民主才是根治恐怖主義的良藥。

中國加入WTO以及在此之前簽署的聯合國人權公約,幾代中國人向往成爲世界大國鍥而不捨的努力,……這些都成爲中國繼續推進民主化進程的強大的動力。中共今秋將要舉行的16大,按既定程式要完成最高權力的新舊交替,這爲中國執政黨自身的轉型和政治改革投入了新的變數;持續的社會開放和經濟發展,也對人民群衆權力意識和民主意識的覺醒準備了必要的條件;方興未艾的工人的抗議浪潮、農民爭取基本生存權此起彼伏的抗爭、以法輪功爲代表的宗教信仰運動的復興,也對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注入了十分可貴的多元化動力!
因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堅信,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是不可逆轉的! 而且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更需要我們繼續高舉民主的大旗,爲處於大轉折時期的中國提供一個參照係數,使這條歷史巨輪不要轉錯了方向,更不要復辟倒退。基於這一認知,我們的評選委員們評選了江棋生、辛灝年和《北京之春》爲2001年度暨16屆傑出民主人士。

我相信:江棋生雖然生陷囹圄,但他對民主理念矢志不渝的忠貞,他富有民主思想和理論方面的修養,以及他的年輕有爲,象徵著王若望、王若水、黃雨川、劉凱申等先驅者的民主事業後繼有人;辛灝年先生對辛亥革命和民國史富有創造性的研究,爲“新中國”正本清源,他的研究成果就是在中國進行民主教育的範本,而他的行爲也對迷失方向的華人和知識份子作出了榜樣;而《北京之春》雜誌,因爲其擔當了民運思想庫、資訊中心、聯絡站、活動中心、普及民主思想的大學校等多重角色,它的當選顯示了海外民運的建設性力量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可能大家已經看到,與前幾屆當選者是臺灣、香港、海外和大陸均衡分佈有所不同,這次當選的三位傑出民主人士相對比較集中,全部是來自大陸背景的個人和組織,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傑出民主人士的評委們和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希望能夠相對的集中力量、在關鍵的時刻,對中國大陸民主化轉型起到更積極的作用。本著這一精神,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在未來將繼續堅持我們的初衷,並歡迎各界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每評選一屆傑出民主人士,我們就爲中國的民主化多貢獻一份力量,事實上也有助於促進中國朝著民主化的方向邁進一步。

(作者爲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主席,這是在5月4日舉行的第16屆傑出民主人士頒獎典禮上的致辭)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紀元特稿】舊金山舉行第十五屆傑出民主人士獎頒獎典禮
卡爾·葛什曼:開弓沒有回頭箭——民主必將在中國實現
施明德:民主的精髓是“關懷、包容和寬恕”
【特稿】七二零:黑暗與光的交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