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10月08日訊】9月8日臺灣勞動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開會敲定,基本工資時薪因應今年起法定正常工時縮減重新換算,自十月起先由一二○元調為一二六元,基本工資則自明年元月起調漲五%,月薪調高一○○一元為二萬一○○九元、時薪為一三三元。
臺灣勞動部估算,基本工資月薪調整後將有一六二萬多名勞工受惠,包含三十七萬名產業外勞與機構外籍看護工,時薪調整將影響三十九萬多名勞工收入;合計每年勞方將增加勞健保等支出十四億元,資方成本將增加二二二.八億元。對此調幅,工商團體擔心影響企業競爭力,勞工團體則仍表示不滿意。
這樣的戲碼實在再熟悉不過了,在新政府上台仍持續上演,「馬規蔡隨」,既沒換湯也沒換藥,連瓶子都沒換。這也表示這齣戲百演不膩、百看不煩,而且從當初數年才演一次,如今年年上演,可見其賣座、受青睞的程度!其實,這齣戲早已全球上演,且愈演愈盛,已快全球化了。值得注意的是,連頂尖經濟學者也陸續加入贊同最低工資調升的行列,似乎這已確定是條不歸路了。儘管如此,該講的話還是得講。
首先,若依臺灣勞動部所估算的,基本工資調漲後都有百萬名勞工受惠,何不將調幅再拉高,而且月月調、日日調,豈不會有更多人受惠?畢竟這是在其他情況不變的現狀下,只有工資上調下計算出來的,但其他情況會不變嗎?我們不是都琅琅上口「上口政策、下有對策」嗎?這些目前低於「新基本工資」者究竟會有多少還留在位置上呢?
就以宣布調升基本工資後9月14日某報一篇讀者投書中所言:「……朋友是連鎖超商的加盟者,已經決定收掉店舖。只是,時薪不過每小時漲十三元,一個月算下來也不過增加二至三萬元的支出,有嚴重到要把店舖收掉的地步?他只說:『這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草』。現在為了撙節開支,他自己頂大夜班,賠了健康也錯過陪孩子長大的時刻;為了撙節開支,員工請假人手不夠時,商請妻子家人犧牲休假幫忙頂班。如果再增加二至三萬元的人事成本,等同於必須從他自己的薪水裡扣除,等於是拿錢投資開店做白工。……」已可得知,接下來會有不知多少此類的「資方」倒店,連帶著會有多少人失去工作,而這類店家和勞工就是所謂的「邊際產業和廠商」和「邊際勞工」,它(他)們所占的比例很低,在整體統計上很可能顯現不出來也不受重視,甚至於還會被認為「應被淘汰」,因為它們是「薄利」、「附加價值低」、「阻礙產業升級」。
其實,這些在政策宣布當下是看不見的,而且也很難予以精確實證。儘管如此,多年來的諸多實證研究卻都得到相同的結果。要問的是,基本工資及其調升政策不是為的就是保護這類「最邊際的勞工」及其家人的溫飽,為何反會讓他們失去工作?原本還有半碗飯可吃,如今卻落得連飯碗都打破了,所有參與決策者難道都不知不覺嗎?
其次,以政府或法律訂定基本工資或最低工資,是一種最典型的「價格干預」,在基本經濟學教科書中,最低工資和房租管制就是最典型的「價格下限」和「價格上限」教學例子,難怪已故的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貝克(G.S. Becker)教授就斬釘截鐵的說:「『提高最低工資會降低就業機會』的定論,連神通廣大的人都很難駁倒。」而失去就業機會的正是那些最無助最弱勢的「相對少數」的「邊際勞工」,於心何忍?
正本清源,讓「基本工資」回歸其社會福利的「基本生活水準」本質,勿與勞動市場的「工資」攪混!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