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2日電)高盛集團關閉連年虧損的「金磚四國」(BRIC)基金後,代表金磚時代在高盛已走到盡頭。事實上,某些分析師事先就預料到這種狀況。
14年前,高盛前經濟師歐尼爾(Jim O’Neill)看好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大陸並喊出「金磚四國」一詞時,曾引爆一波空前的投資熱潮,不過這新興四強如今已風光不再。
「時代」雜誌(Time)指出,首先,金磚四國的時代終結實在不令人意外。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Management)新興市場主管夏瑪(Ruchir Sharma)2012年出版的「誰來拯救全球經濟?」(Breakout Nations)一書,就已預料及此。
書中說,原因在於,快速經濟成長難以持續10年以上。2012年之前10年的特殊條件使快速成長看似容易,此一時期脫離了危機深重的1990年代,在全球低息資金流入的激勵下,新興市場大舉起飛,幾乎所有經濟體都是贏家。在2007年,全球只有3個國家出現負成長,衰退幾乎在國際間絕跡。
但夏瑪指出,到了2012年,流入新興市場的外資大幅減少,全球經濟回歸正常的搬風狀態,許多國家的成長落後,同時出現了若干料想不到的贏家。這種轉變所造成的影響值得注意,因為經濟動能就是力量,資金流入新興經濟體將重塑全球權力均勢。
澳洲「金融評論報」(Financial Review)報導,資本管理公司J O Hambro的新興市場策略主管賽姆(James Syme)指出,依據人口規模將一些國家組成單一投資主題如「金磚四國」,一開始就有點站不住腳。
賽姆表示,金磚四國代表30多億人,約占全球人口42%,但如今這四國相似之處也僅止於此。
在喊出金磚四國的頭幾年間,這四個經濟體同步欣欣向榮,直到2007年為止。此一期間中國大陸憑藉出口帶動繁榮,巴西與俄羅斯則仰仗商品價格高昂來激勵成長。
賽姆指出,當商品價格逆轉時,印度與中國大陸等商品進口經濟體受惠,但巴西與俄羅斯則大受其害;「我認為它們被歸為一類有點奇怪」。
彭博報導,高盛的金磚四國基金距離2010年的鼎盛時期,資產縮水了88%。這檔基金魅力不再,也凸顯將迥然不同國家包裝成單一投資主題的基金,已失去吸引力。
賽姆指出,大亞洲市場此刻令人深具信心,因為中國大陸推動改革而且有政策選擇,南韓與台灣的出口堅挺同時是美國的經濟上游之一,印度則正處於復甦循環之中。
他認為,中國大陸發行的債券與債台高築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不同,是以人民幣而非外幣計價,使得大陸政府有較多的激勵選項可資運用。
賽姆進一步指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首次升息意味美國經濟開始復甦,這有利出口導向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卻對消費導向的新興市場國家構成重大挑戰。外界預期聯準會可能在12月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