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9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綜合編譯報導)隨著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和政局風聲鶴唳,中國消費者對西方時尚奢侈品牌的瘋狂消費開始自我克制。路易威登(LV)、古奇(Gucci)和普拉達(Prada)等知名品牌,近日在米蘭2015春夏時裝週發布令人失望的財報(如Prada上半年利潤劇降20.6%),並將矛頭指向中國市場:中國的奢侈品市場的銷售增幅已由2011年的激增30%驟降至今年預估的2%。
英國《衛報》報導,匯豐銀行(HSBC)分析師任俊文(Erwan Rambourg)最近撰寫一篇題為《珠光寶氣王朝:為何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自我克制才剛開始》的報告,他說:「中國是所有人的夢想,但事實證明其難度超過任何人的預期。」
如今,儘管更多中國人出境旅遊,海外消費卻在減少,去年中國遊客在歐洲的退稅額僅增加18%,遠低於2012年的57%。
任俊文表示,中國的消費者已發展出比西方品牌經理人更敏銳的嗅覺,或所謂的「法國悖論」(French paradox):如果你是一個利基品牌,每一個人都想要你。如果你成了一個銷售更多的大品牌,你將失去獨佔感和奢侈本身的概念。 任俊文表示,中國消費者不僅更年輕、更挑剔,他們也特別有情報。如果你過於自滿而不了解他們的溝通方式,你將很難跟其做生意。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比歐洲同儕年輕10歲,也比美國同儕年輕15歲。
據報導,由於中國奢侈品需求急速降溫,全球最大化妝品集團歐萊雅(L’Oréal)今年1月正式宣布旗下的卡尼爾(Garnier)品牌撤出中國市場。此前1個月,露華濃也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羊城晚報》最近報導,廣州奢侈品市場異常冷清,今年前8月,商場內大部份的奢侈品銷售同比下滑一位數到兩位數,普拉達、古奇、勞力士、歐米伽、巴寶莉(Burberry)、巴利(Bally)等國際一線品牌在中國市場似乎進入了滯漲期。為了提振業績,部份中國的零售商已開始降價求售。但分析師警告,這可能會教育消費者打折時才購買。
據「2013年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民眾花費在奢侈品上的金額約達1,020億美元,僅增長3%,遠遜於2012年的7%和2011年的30%。
責任編輯:莫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