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憶凡綜合報道)英國《經濟學人》最近發表文章認為,中國的不良投資已是眾所周知,但中國假冒的名牌商品也充斥市場,這是因為中國人追求身份地位所造成。
北京秀水街有大量名牌假貨
近年來,中國人漸漸成為世界消費品行業的「實力干將」,尤其是奢侈品。但讓人難堪的是,中國也是世界山寨王國。
被稱為「民間貿易中心」的北京秀水街是很多海內外遊客到北京旅遊的必到之地,民間普遍認為,沒有假貨就不成為秀水街。
那裏有的商家櫥窗張貼著一則政府公告,列有商店內不建議購買的商品,其中包括了 Prada、Louis Vuitton 和 Burber等知名品牌。公告旨在幫助消費者避免無意識的購買假冒商品。但對購買假貨的顧客根本不起作用,因為很多人是特意來購買這些商品的。
在市場的一樓,一件來自廣州工廠的紫色Paul Smith polo衫的報價是1285元人民幣,最終以150元人民幣成交。
在上海商場對每50人中一人詢問購買習慣,202人中近四分之三承認購買冒牌奢飾品。
澳大利亞科廷科技大學的Ian Phau和Min Teah的報告「撒旦附著(冒牌)Prada」認為,一些人將購買奢侈品牌作為展示自我的方式。另一些人則因社會性模仿而購買。他們希望能夠穿著和他們羨慕的人一樣品牌的衣服。另一些研究表明追求地位的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假冒商品。
Prada的手包以做工精細的產品和成功的品牌著稱。但一些消費者更關注它承載的聲譽而非品質。加州普林斯頓的Gene Grossman和伯克利大學的Carl Shapiro曾在相關文章指出:假貨讓消費者不享有其質量,但可獲得其品牌聲譽。這種分離會讓Prada和知名品牌感到崩潰,但對於消費者也許是個福音。
市場推廣專家Messrs Grossman和Shapiro指出的,奢侈品牌能代表身份地位,因為創造一個排他的狀態,但並非每個人都能承擔的起。購買Prada的人為購買這種排他性掏腰包,身著假冒Prada產品的人毀壞了這種排他性,模糊了購買奢飾品人群的界限。
品牌擁有者為了和假貨區分開要投入更多成本,不得不提高售價,購買假貨的人讓購買正貨的人支付更高的成本。這使得這些品牌更加昂貴,而非更加獨一無二。
為了維持面子和地位,那些擁有實力的人轉向正品的奢飾品市場,中國人在奢侈品上花費更多的錢。根據貝恩諮詢公司上週的數據,中國的消費只佔世界的6%,而奢飾品消費卻佔世界的20%。
中國消費者盲目追求名牌
在中國,這種耗費財力的身份遊戲也蔓延到農村,人們通過舉辦昂貴的婚禮、葬禮、其他儀式,或贈送別人高價禮物來顯示地位。康奈爾大學的Xi Chen和Ravi Kanbur等對廣州18個貧困村的禮品單研究發現最窮人家(每日的購買力低於1美元)30% 的支出用於慶典和節日上,是印度相似人群的兩倍。當一個家庭獲得意外收入如征地賠償金時,會花費更多,也迫使他人花更多錢。
造成消費者追求假名牌的根本原因,是強烈的物質慾望和虛榮心理。
有學生說:「我買不起真名牌,這一身假名牌不超過200元,看著有檔次,別人也不會問你是不是真的。」
有點閒錢的婦女,想買名牌捨不得,一般的東西又看不上,買假名牌。張太太買了高仿的包包自己用,「反正周圍沒幾個人認識真名牌。」
愛面子的年輕人發明了用最少的錢擁有一個名牌包:購買一個名牌產品的袋裝假包。
最著名的假名牌人士是去年貴州黔東南州錦屏縣副縣長尤成華的女兒尤異希在微博上「炫富」兩隻奢侈包,結果證實都是90元左右的假名牌。
(責任編輯:林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