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9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駱亞報導)中共人大會議推出香港普選的政改決定後,激起了香港人強烈不滿與世界輿論的極大關注。中共的這個舉動令香港泛民主派更緊緊地站在一起,稱香港已進入公民抗命的時代,香港學生總會開學第一天就宣佈正式罷課。大陸學者也力挺香港真普選,稱天塌不下來。儘管中共的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人大副委員長李飛等人繼續恐嚇港人,稱中共中央已經擺出了強硬姿態,抗爭已無效等等,但香港人無懼。香港選舉問題或令中共步入崩潰。
中共強調政改讓步會有國家安全問題 不斷恐嚇港人
在中共人大會議前,中共喉舌《人民日報》就發表評論文章稱只有愛國愛港的香港特首,才能保證香港的繁榮穩定,並且以所謂國家安全的名義,稱行政長官候選人需要過半數提名委員會委員支持才能出閘並無不妥等等。
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稱普選沒有國際標準,只有符合「一國兩制」目標,維持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普選才是好普選。
中共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若中共中央與民主派就一國兩製出現分歧,恐怕中共中央由現在開始不會讓民主派有機會加入特區政府。甚至他威脅說中共中央已擺出強硬姿態並定出底線,抗爭無效,若過程中引發嚴重動亂,甚至誘發外國勢力介入,中共中央未來在管治上可能採取更強硬措施。
評論員孫明羌撰文認為,中共獨裁本質決定了它會封殺香港的真普選,中共企圖以假普選的方式指派其選中的「愛黨」者擔任香港特首,在香港變相推行其獨裁統治。中共的這一舉措,使其隱藏在「一國兩制」背後的政治謊言被揭穿。
而中共人大常委副秘書長兼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之前就稱中共中央如屈服「佔中」,香港和中國將「永無寧日」,並且引述鄧當年的話指就算香港出現災難,中共中央也會勇於面對,暗示北京將用強硬手法對付「佔中」。
中共人大會議後次日,李飛前往香港進行政改簡介會,遭遇眾多香港團體在會場內外的集體抗議。泛民主派表示,中共中央違反基本法的承諾,27名泛民議員將聯手在立法會否決方案。
(大紀元視頻 中共人大扼殺香港民主 民間啓動佔中抗爭到底)
(大紀元視頻 人大李飛香港談政改被民主派抗議一度中斷)
港人無懼 將有更多街頭抗爭
中共人大會議關於香港普選的政改決定出來後的當晚,泛民主派組織5千人在金鐘添馬公園集會進行抗議。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呼籲香港市民拒絕「袋住先」方案,她認為這是一個壞決定,2017年如果按照這個選出來的特首,就會說自己是市民選出來的,變得更橫行無忌。這套篩選方案,只會引起更多街頭抗爭及激進行動。
而「佔中」發起人戴耀廷認為港人對中共人大委員會決定表示絕望,不願意再做順民,香港已進入公民抗命的時代,做頂天立地的公民抗命者——佔領中環。
9月1日開學第一天,香港的大中學生開始進行陸續罷課行動。香港學生總會副主席、中文大學學生會主席張秀賢在開學典禮的發言中表示:「建設公平政治,是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避無可避,亦退無可退」,正式宣佈罷課。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回應說:「對學生罷課持開放態度,希望學生和平理性表達意見。」
大陸農村問題的中科院教授於建嶸公開建議說:「讓香港人民依法普選,天塌不下來」。他的觀點引起詩人沙光等很多大陸學者的贊同。大陸演員孫海英也認為:「早晨,陽光按時升起,人們講的還是廣東話,香港還是香港。」
也有民眾稱:「有人勸我這兩天別發太多的關於香港的話題,容易被禁言,我說香港這個事情就算被銷號也是要說的,那麼多人為了港人自由徹夜抗爭,自己沒有去就已經很慚愧了,假如連話都不敢說,那還有臉面回港見人。」
不過張秀賢和於建嶸等人在微博上的這些言論,很快就被封殺。有大陸律師感嘆表示,香港人的行動會讓大陸人意想不到。
香港正上演著一部《獨裁與自由》的真人版正劇
有民眾認為如果中共真對香港直接動手,不僅所謂的一國兩制無存,對於中共內部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二代黨魁鄧小平的政策被打破,將會加劇中共內部分裂。再加上屆時國際社會的壓力,大陸民眾都可能效仿。
旅英女作家鍾宜霖就香港的中共人大決定說:「早知今日,不該當初。當初老鄧承諾了50年不變,現在還沒到20年就變來變去,政府不能這樣言而無信。同樣是100年,英政府把一個漁村變成了今日香港,中共政府白撿個大便宜,還想賴賬欺壓香港?如果中共政府不信守50年不變的承諾,英國政府理應介入,讓香港公投。」
評論員孫明羌認為中共不但在如何應對和平「佔中」的問題上進退失據,在如何長期有效管理香港和確保香港繁榮的問題上,中共也束手無策,毫無建樹。他認為中共在歷史上和現實中的滔天罪惡,注定了中共必將滅亡的下場。上天正在把香港變成一個社會大劇場,上演著一部《獨裁與自由》的真人版悲喜正劇。
自由撰稿人、評論員立裡也表示,香港的民主化進步也會給中國大陸人民提供鼓勵、借鑒和對抗中共專制的信心。中國大陸民主派必定是支持香港人民爭取民主普選的,正如香港人民當年「八九」民運期間對大陸民主運動的極大支援,屠殺後「黃雀行動」的營救等。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