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公幹,少不了吃應酬飯,但可能的話,獨自去尋訪有特色的食肆,在細品佳餚時鬆弛一下,找下一篇食經的資料與靈感,是我的習慣,也是享受。
最近因「加拿大奶農協會」的合作項目,頻頻往返安多倫多與滿地可。在滿地可坐計程車,百分之八十的司機大哥都是海地人(Haitian)。法語他們全會說,且流利得很,英語則未必。曾經在一回三天公幹的行程中,竟然有三次坐上了同樣的計程車,雖然他駐崗在我下榻的酒店一帶,但計程車這麼多,我又在不同的時間和上車點叫車,卻三番遇上,連司機也覺巧合得過份。這位海地籍大哥的英語較我的法語水平好些兒而矣,但三度相遇,怎樣看都算有緣,最後那回,已開始像朋友般用單字加手語交談。突然想起,滿地可既然有不少的海地移民,必定有地道的海地餐館,於是請他將他常去的海地餐廳的名字和地址寫在筆記薄上,那個晚上單人匹馬便到那裏吃飯去。
從酒店坐上計程車時,那位會講英語的司機看見薄上的名字和地址便對我說:「不錯的餐館呢,我也常去!」約三十分鐘後,來到讓我聯想起維多利亞街的路邊商店區,就是舊一點也斑駁得多。在一座戶外商場前停下來,司機微笑地給我一張名片說:「就是這裡,吃完飯可以打這個電話給我,我會送你回酒店。」Chez Toto在Boulevard Pie-IX,佔商場的其中一個單位,旁邊的是不知賣什麼的商店,也許招牌字樣全部法文吧,下車後我猶豫了一會才可決定那間是餐館,所以司機目送我推門進內才離開,實在是一位可愛的好心人。
甫踏入內,看見的是乾淨雅潔的接待廳,外頭的煩亂似乎是另一世界。站在櫃檯後面的媽媽型女士看到我時的反應教我啼笑皆非。以下是我倆簡單得很的對話:
「這兒沒有中國菜耶!」
「我知道!」
「不是中國餐館喔!」
「是的,這是海地餐館。」
「?」
「可以進入去嗎?」我指著另一扇玻璃門問道。
「有幾人?」
「一位!」
她想一想後,開心地對我說:「請進!」如此這般終於走進Chez Toto的亮麗餐房去坐下。老闆娘放下餐牌,便消失在後頭,原來是去找一位可能是她的女兒或甥侄的年青女郎來用英語招呼我。她這番心意和先前的對話,自然成為我的第一頓海地餐的美好回憶一部份!
海地菜有拉丁美洲的風味,結集著西班牙、法國及非洲的烹調而創出帶香辣氣息的獨特風格。豆類、芭蕉、有味飯、菜沙拉是主要的食品,香草辣椒是常用的調味品,味道色相俱屬濃豔。吃什麼?餐牌簡單得很,總共十多款主菜。我叫了一客黑豆奶油湯、一份羊肉與一杯茶。雞湯做的黑豆茸奶油湯香濃但不稠,味道和口感得滿分。收費才十多元的羊肉份量足夠兩人分享,切片沾粉炸的芭蕉我不感興趣、爽脆的四季豆與椒片添加顏色,帶骨的羊扒煎得香香的、用蒜泥黃薑炒的金黃色飯卻最得我心。這便是價廉物美,且看得出廚師在佈碟方便下了不少功夫。從女侍應親切的招呼,我這位不懂法語獨自一人吃海地餐的中國人,是稀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