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8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胡思仁報道)香港中文大學生活質素研究中心昨日公佈2013年度香港生活質素指數。調查發現綜合指數較2012年低,其中經濟分類指數更跌至歷來最低水平,反映港人整體生活質素有所下降。當中港人物業負擔能力更創下十二年來最差的紀錄,以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為指標,即使全份人工用來供一個九龍區四百呎單位,供款期最少逾十四年,因無樓不婚不生,長遠影響人口急速老化。
研究自2002年開始,並以該年作為基準年,當年的指數訂為100。中大早前以隨機抽樣方式,於2013年8月12至21日成功以電話調查方式訪問1,004名18歲以上香港巿民,發現去年指數為102.57,比前年下降0.33。
經濟分類指數歷年新低
經濟分類指數方面,實質工資指數及經濟現況指數有所上升,而失業率為3.3%,為歷年新低,但負擔能力比率卻創新高。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解釋稱,負擔能力比率是反映一個普通家庭收入購買一個位於九龍區的400呎單位所屬年期,2002年的指數為4.68,即一個家庭不吃不喝需4年半的時間買樓。而2012年港人就算不吃不喝,亦要12年才可以在九龍區買樓,但去年則升至14.19年。
自2002年來,物業負擔能力跌至12年來新低,而實質租金指數亦劣絕歷年。中大分析,即使本地經濟向好,但樓價及租金仍然持續上升,令港人置業能力下降。
莊太量表示政府的辣招未能有效降低樓價,反而抑制二手樓市的成交額,導致二手供應及需求減少,樓價因而上升;另外,用家流向租務市場使租務回報率高亦推高樓價;同時流動人口從10年前的1千萬上升至近來的5千萬,推動零售業亦使地價及商舖租金上升,也是樓價高居不下的原因。他預期明年有關指數會輕微上升。
除民生方面,調查亦發現市民對政府表現的評價有所下跌。數據指,2012年市民對政府的評價為6.17,而去年則跌至5.72。學者分析指,現象或與梁振英施政「講多過做」有關,包括其所說的扶貧措施不收實質成效,以及控制樓市的政策效果也強差人意有關。
新聞自由連續6年下跌
而新聞自由指數連續6年錄得下跌,數字由2007年的103.92持續下降至2013年的98.53,更首次較12年前基準年的指數為低,中大認為數據反映市民認為新聞自由的程度有所下降。當中表示與朋友討論新聞時不能暢所欲言的市民,由前年6%增至去年8.5%,更有16%市民擔心批評政府會被報復,數字一年間上升5%。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少南預期下年的指數會進一步下跌,因過去一年發生劉進圖受襲事件。他又表示若市民及報紙都不敢發言,香港的氣氛及文化都將會有重大改變。
至於報紙批評指數方面,過去一年,6份本地報章對政府、北京及大財團的批評次數均有所上升。
責任編輯:孫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