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4月20日訊】華爾街廣為流傳的一句名言,即「五月清倉,獲利離場」。支撐這一論點的歷史證據確實顯示令人驚訝的準確性。不過,也有投資專家提出應變之道,此時不必非要拋空手裡的股票,也能抓到某些收益。
《華爾街日報》一篇投資專欄報導,美國股票市場有一顯著趨勢,即平均來看,從萬聖節(Halloween)到次年五一勞動節之間的這段時間,股市帶來的回報最豐厚,可以粗略稱為「冬收時節」。而在另外半年,也就是「夏伏時節」中,股市平均回報率要低得多。
因此,有市場老手建議投資者應在五月天來臨前削減股票曝險,考慮獲利套現,直到十月底的萬聖節。
近幾年,這種趨勢頗為明顯。例如,去年萬聖節截至本週的「冬收時節」中,道瓊工業指數已經上漲了11.5%。相比之下,在去年六個月的「夏伏時節」中,道瓊指數下滑了0.9%。前一年,道瓊指數「冬收時節」實現了10.5%漲幅,「夏伏時節」則下跌了6.7%。
當然,這種模式並非屢試不爽,但失靈的時候較少。據統計,過去50年間,道瓊指數平均「冬收時節」上升7.5%, 「夏伏時節」則平均回落0.1%。
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五月清倉」這一模式也有體現。新西蘭金融學教授雅各森(Ben Jacobsen)對全球108個獨立股市所有記錄的數據進行了研究後,得出了這一結論。
他發現,早在1935年英國《金融時報》就有文章將「五月清倉」描述為人們已經熟知並遵循的模式。
不過,一旦投資者覺察到某些模式並試圖藉此謀利的時候,這些模式往往就開始銷聲匿跡。
因應之道
應對這種季節性模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四月底把你所有的股票配置清倉變現,並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踏踏實實地離場觀望,前提是你能夠做到不為所動。不過,由於在「夏伏時節」中,股市的表現並非總是令人失望,你可能只想拿出自己股票配置中的一部份來迎合這種市場擇時策略。
或許還有另外一種辦法能讓你不必把股票變現也可以追隨這種策略。雅各布森指出,在美國股市各大板塊中,「五月清倉」這一季節性模式表現最顯著的主要集中在生產製造業上,而消費品、金融服務、科技以及電信等板塊則「幾乎不受影響」。
雅各森建議,在「冬收時節」投資於「萬聖節效應」表現最顯著的類股,並在「夏伏時節」轉而投資於對這種模式近乎免疫的類股,那麼在過去十年間,這種投資法將年均跑贏指數基金3.3個百分點。
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提供了一種投資股市各個板塊的簡便廉價的方式。安碩(iShares)提供掛鉤於不同道瓊指數的ETF產品,比如:安碩道瓊美國消費品業指數基金(iShares Dow Jones U.S. Consumer Goods Sector Index Fund)、安碩道瓊美國金融業指數基金等。費率均為0.46%,即每投資10,000美元收取46美元費用。
(責任編輯:王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