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輝】說說影響了習近平的車爾尼雪夫斯基

人氣 73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3月31日訊】3月23日,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期間,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了演講,闡述了中國對當前國際形勢的看法、中國的外交方針和發展中俄關係的主張。演講中,他引用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一句名言:「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

當晚,習近平又在莫斯科總統飯店藍廳會見了俄羅斯漢學家、學習漢語的學生和媒體代表。在座談中,習近平提及了不少俄羅斯文學家,並特別提到年輕時讀過的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著的《怎麼辦?》,稱「當時給了我很大的影響」。

這位給了習近平很大影響的車爾尼雪夫斯基究竟是何許人也,國內不少人應該比較陌生。

生於1828年逝於1889年的車爾尼雪夫斯基,在俄羅斯文學思想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他出生於一個神父家庭,但大學時卻受唯物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影響,成為無神論者,並成為俄國民粹主義的創始人。其思想對後來的「左翼思想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可以這樣說,是與布爾甚維克主義是一脈相承的,因此被視為「俄國社會主義之父」。用美國學者約瑟夫弗蘭克的話說:「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小說《怎麼辦》對於最終導致俄國(十月)革命的進程所提供的激情動力,遠遠超過了馬克思的《資本論》。」

大陸學者金雁在其《倒轉「紅輪」》一書中提到,在俄國思想史上,車爾尼雪夫斯基不但倡導了一種激進革命的立場,而且開創了一種拋棄「斯文」、無所顧忌、嬉笑怒罵、痛快淋漓的「大批判」式文風。他認為文學的主要作用在於「戰鬥」。

當時俄國思想界中出現了貴族出身的自由主義者和平民出身的民主主義者的紛爭,前者崇尚理想主義,在糟糕的現實面前完善自我,提升自身道德,少去譴責他人,並反對暴力革命,主張溫和;後者則要以行動來與當局抗爭,直至進行暴力革命,車爾尼雪夫斯基正是後者的代表人物。車氏還認為,知識份子的主要任務就是教育人民,向他們傳播「先進思想」,並「代表」人民的利益,組織人民起來反抗。

在與貴族知識份子的爭鬥中,深為仇視貴族的車氏從不放過任何嘲諷的機會。此外,他對當時俄國各個等級都抱著一種否定的態度,因此被一些人認為有些蠻不講理。比如堅決反對「暴力革命」、反對「以惡制惡」的大文豪、貴族出身的知識份子托爾斯泰就十分反感,對車氏提出了批評,並與之決裂。

除了暴力革命,車氏亦提出了極端功利主義的善惡標準,認為判斷善惡不能從動機上區分,而只能看客觀後果,即一種行為無論出於何種動機,只要多數人從中得利而受損的只是少數,就是正義和善的;反之則是非正義的和惡的。從這個「整體大於部份」的觀點,車氏又提出了「工具服從目的」的觀點,即為了整體的利益,要達到目的,可以使用一切手段,可以利用一切。在他看來,不道德行為只要不是為了個人的一己私利服務,而是為了「正義事業的利益」,就不僅可以允許,而且值得讚揚。

由此產生了習近平引用的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那句名言:「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不過,習沒有引用的下半句是「如果擔心沾染灰塵,弄髒靴鞋,那就永遠不能參加群眾運動」。大意就是為了達到最終目的,中間的任何手段都是可以選擇的。

從車氏所代表的平民知識份子之後,使用暴力反對制度被認為是值得讚頌的,而以目的證實手段又進入到了民粹主義和布爾甚維克的理論中,發展成為「人民專制」理論,並最終被俄共充分利用,俄共通過1917年的革命,用「專政」戰勝了「民主」。顯而易見,俄共掌權前後,在「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理論掩蓋下,無數血腥、醜惡之事在發生著,這與車氏的「貢獻」不無關聯。

由於激進革命的立場,1862年,車爾尼雪夫斯基被沙皇當局逮捕,兩年後被流放到西伯利亞,1883年被赦免,1889年去世。流放生活使他名聲大噪,其道德品質贏得了人們的肯定,但人們卻忽略了其思想理論中的那些危險傾向。

俄國另一位文學家別爾嘉耶夫對其的評價較為公允,認為其「在藝術上沒有成就,作者在寫作上沒有才華,他的人本學中沒有關於人的形而上的思考,他的哲學是最微不足道的,不過他的道德本質之深刻足以使他對生活做出十分正確而純潔的評價。」

至於車爾尼雪夫斯基在哪些方面影響了習近平,讀者自去揣摩吧。

相關新聞
世界媒體聚焦習近平訪俄受「盛大接待」
北京對俄國武器和能源很有興趣
彭麗媛隨習訪俄的總統套房曝光
酈劍鋒:中俄「友好」是中共無奈的選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