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媒體聚焦習近平訪俄受「盛大接待」

人氣 13

【大紀元2013年03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中共主席習近平週五抵達莫斯科,這是他第一次以中共最高領導人身份出訪海外,凸顯了在美國加強跟亞太地區同盟關係的時候,中共努力顯示它可以尋求自己的支持源泉。習近平上週被任命中國主席,結束了11月份開始的領導層交接。

外媒報導說,普京隆重歡迎習近平的盛況凸顯了由於遏制美國在全球的實力的共同渴望,兩個冷戰時代的對手已經變得關係多麼密切。中俄常常在聯合國聯手反對西方的要求。但是這種在全球舞台上的步調一致並沒有轉化為雙邊能源協定的輕鬆達成,凸顯了兩國關係當中一直以來的局限性。

美聯社:冷戰時代的兩個對手變密切

美聯社3月22日報導說,中共新主席選擇莫斯科作為首次出訪之地,敦促俄羅斯更緊密的在外交政策事務上跟北京協作以更好地保護他們的共同安全和利益。

習近平週五的言論似乎反映出在挑戰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方面以及日本的島嶼紛爭上,中共日益渴望贏得俄羅斯的支持。

習近平上週才成為國家主席,受到普京的盛大接待,士兵第一次騎在馬背上歡迎外國領導人。這種盛況凸顯了由於能源需求和遏制美國在全球的實力的共同渴望,兩個冷戰時代的對手已經變得關係多麼密切。

在談判的開始,普京描述兩國關係為「全球政治極其重要的因素」。習近平接著說兩國關係是史上最好時期。

普京在週五發佈的一個採訪中說,習近平選擇莫斯科作為首次出訪之地凸顯兩個冷戰時期前對手的「戰略夥伴的特別性質」。

北京尋求支持 俄羅斯不太熱情

美聯社報導說,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的中國問題專家包道格(Douglas Paal)和崔寧(Dmitri Trenin)說,中國可能試圖拉攏莫斯科在跟日本的爭吵中站到北京一邊,並誘使它更積極的合作反對美國在東北亞領導的導彈防禦系統。

但是,他們說俄羅斯不太可能顯示太多熱情,因為它希望跟東京關係正常化,並且不同意中共對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導彈防禦系統的不滿。但是仍然,他們說,莫斯科和北京有興趣培養密切的關係。

「對於中共,他們可以依賴普京跟華盛頓保持距離並且倡導一個多極化世界,而不是由美國主導的世界。」包道格和崔寧說。「對於俄羅斯,中國,印度和其他新興國家的增長是多極化世界成為現實的最清晰證據。因此,展示中俄合作在抵消美國力量和影響力方面有利於雙方的利益。」

紐約時報:中俄聯手反對西方

紐約時報報導說,雖然習近平尋求把自己塑造成不同於前任胡錦濤,但是在國內事務上,他繼續胡錦濤的策略,拉攏俄羅斯尋求外交和能源供應的支持。胡錦濤在2003年被任命為主席之後也選擇俄羅斯作為首次出訪目的地。

習近平在週二接受金磚五國外媒採訪的時候說,「我在接任主席職務之後很快訪問俄羅斯,我們的友鄰,證明中國重視跟俄羅斯的關係。」「雙方在國際舞台上已經有更密切的戰略合作。」

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將舉行會談,可能將覆蓋敘利亞,伊朗和其他國際事務,兩國政府常常在這些問題上聯手反對西方的要求。

但是儘管習近平和普京展示出友好,專家說兩國的關係揹負起俄羅斯的謹慎和中共的挫折。一些俄羅斯人擔憂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可能最終取代他們國家的影響力,特別是在俄羅斯人口稀少的遠東地區。

天然氣協定受挫

紐約時報報導說,中國長期以來尋求讓俄羅斯同意通過東西伯利亞管道提供天然氣。

但是對價格的分歧讓天然氣協定受挫,普京的發言人週四說,這個問題的協定在習近平訪問期間不太可能達成。

對於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訪問俄羅斯似乎也是為了鞏固他在國內國外的地位。他由妻子彭麗媛陪同。彭麗媛是一名職業歌手,其在國內的名聲曾經蓋過習近平。

就像胡錦濤一樣,習近平稱自己是俄羅斯文化的崇拜者。在本週的新聞發佈會上,他說自己在青年時代曾經閱讀包括讀普希金,托爾斯泰,契訶夫等俄國作家的作品,他也讚揚普京說:「在我們的會談中,我們發現了很多共同點」。

路透社:習訪問俄向美歐發出信號

路透社報導說,中共新領導人習近平週五通過把訪問俄羅斯作為首次國外之旅,向美國和歐洲發出信號,凸顯了北京跟莫斯科增強同盟的重要性。

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俄羅斯和它最大的消費者中國,特別希望作為華盛頓在金融和地緣政治上的抗衡力量擴大他們的影響力,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令北京擔憂。

習近平和普京在下午3點會晤,可能將討論石油協定,雖然他們預計將不會簽署一項爭執不下的石油管道供應協定。

就在習近平和第一夫人彭麗媛抵達之前,俄羅斯和中國公司宣佈了一項20億美元的協定以發展東西伯利亞的煤炭資源。

普京說他希望讓「我們的經濟船帆乘上中國的東風,」並且如果中國在十年來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這種願望將更強烈。

戰略性夥伴 共同拒絕人權批評

路透社報導說,普京和習近平相差不到一歲,他們在訪問前的採訪中彼此呼應,都說中共領導人選擇莫斯科作為首次出訪之地證明兩國的「戰略性夥伴關係」。

俄羅斯和中國已經三次聯手阻止西方國家對敘利亞衝突作出的提議。俄羅斯也追隨中國在朝鮮問題上的立場。俄羅斯也通過加強控制一個跟東京有爭議的島嶼,增添日本跟中國在領土主權爭議上的困境。北京和莫斯科也肩併肩的拒絕西方對他們人權記錄的批評。

但是這種在全球舞台上的步調一致並沒有轉化為雙邊能源協定的輕鬆達成,凸顯了兩國關係當中一直以來的局限性。

相關新聞
習近平夫人彭麗媛俄羅斯高調亮相引揣測
微博嚴控「習近平受傷 」外交部回應:別猜測
局勢不尋常 國航事件後中南海大戲連場
德媒:習近平「背傷」引網民「悲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