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vs臉書 市場的寵兒和棄兒

人氣 1
標籤: , ,

【大紀元2012年0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和編譯報)與臉書在華爾街的「跌跌不休」相比,另一家高科技公司蘋果則著實風光了一把,榮膺「史上市值最高上市公司」的美譽——儘管如果計及通脹,與1999年時微軟的峰值還有些差距,但市值已經超過6千億美元的蘋果名副其實的「凌絕頂」,甚至成就首家萬億市值公司已經不再是希望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

Sam Gustin為時代雜誌撰文說,華爾街已經對新興的社交媒體公司,諸如臉書、線上游戲公司Zynga和團購網站Groupon開始感到厭倦,如今當紅的是那些盈利記錄穩定、並有可靠管理團隊的高科技中堅公司,比如蘋果和谷歌(Google)。

文章說,更為糟糕的是臉書,Zynga和Groupon的下跌——分別比IPO價格下跌了50%,70%和80%——讓很多投資者得出了一個簡單的結論:高科技創新公司近期紛紛IPO不過是矽谷風險投資家和華爾街銀行家們的內線遊戲——推高IPO前的估值,讓內部人士變現數十億美元,而公共投資者則被無可奈何的「套牢」。

儘管有人會說在股價大跌後,臉書等社交媒體的股價可能已經「便宜」了,但在華爾街有一種「落下的刀」的說法,你看到一只股票大跌,就好像一把刀落下來了,你想伸手抓住它嗎?當然或許你能抓住它,就好像你成功的對這支股票抄底,但是如果你抓不住,恐怕你要賠進去你的指頭,甚至手——這家公司可能會破產,而你血本無歸。

與臉書巨大的風險相比,蘋果和谷歌則被貼上「可信賴」的標籤,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面佔據主導,他們的領導層獲得了商業界的尊重,當然最重要的是,時間已經證明他們每年獲利數十億美元的能力。當然他們也面臨競爭,優勝劣汰是永恆的,但這兩家公司顯然知道研發的重要性,目前看他們的創新能力並沒有減弱的跡象。

文章最後分析對比了臉書以及Zynga和Groupon的盈利模式。我們看一下臉書和它目前最直接的競爭對手谷歌盈利模式的對比會很有說服力。

對於臉書,它有9億用戶,不過是「不付費」的9億用戶。儘管有早期研究說在臉書進行市場開發卓有成效,然而這主要是「吸引眼球」方面,但成功可能是短命的,最這個模式最主要的目的是改變用戶的習慣以推動未來「理論」上的購買。

在谷歌,情況則直截了當,你搜索「紐約租車」,然後你猜會怎麼樣?一系列與你做這個搜索的目的有關的公司結果被羅列出來——那些努力給你最好租車服務,而且位於紐約的公司。

文章最後給投資者的結論是:避開可怕的Web 2.0三駕馬車臉書、Zynga和Groupon,守住蘋果和谷歌。

================================
矽谷是否正在消亡?臉書上熱議

【大紀元記者王和報導】矽谷一直是那些除了無窮無盡的點子和用不完的精力之外暫時還一無所有的年輕人的創業樂園,但隨著近期包括臉書在內的矽谷幾家新創公司表現不佳,引發人們關於先改變世界(建立科技創新公司)再改變自己(公司上市或轉手一夕暴富)的矽谷是否行將沒落的討論。

這個問題因為企業社交平台Yammer的創辦人David Sacks在臉書上的一篇文章而引發熱議,他最近剛剛以12億美元的高價把自己的公司Yammer賣給業界龍頭微軟。

Sacks臉書文章語出驚人:我們所知道的矽谷正在走向消亡。他在文章中說,新創公司要想在現在諸強林立的環境下成功,光有點子還不行,還必須在自己壯大之前,這些點子不會被主要的互聯網公司所察覺;必須用500萬美元證明你的點子的價值,同時保護自己的點子不會被大公司拿去然後做的更好。

他在文章中問「還有多少這樣的點子可以留下來」?他認為未來新的機會會越來越多的被現有的大公司搶去。

發明早期第一個被廣泛使用的網絡瀏覽器Mosaic,並創辦了網景通訊公司,同時也是矽谷著名風險投資人的馬克•安德生(Marc Andreessen)則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新創公司總是有機會的。

他認為高科技公司「列強」中只有少數能夠同時做很多事情,而不會把這些事情搞砸。而且新創公司總是能夠用更誘人的前景來從現有的大公司中吸走那些野心勃勃的年輕人——大公司在其成功後難免要陷入更加官僚的陞遷程序之中。

同時這些大公司在「變得越來越強大的時候,他們會越發強調穩定而非改變,作為『現任』大公司,時間久了難免會成為創新的對立面」。他舉例說,例如微軟,他們可能有創新的點子,但為了不蠶食自己已經有的產品,比如Office和Windows,他們會選擇守成。

相關新聞
蘋果、三星美國專利戰結果即將揭曉
蘋果走弱 美股收黑
蘋果結辯:4年心血遭三星抄襲
臉書賣仿冒品  侵權市值千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