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10月02日訊】吳哥窟的藝術精華不僅止於建築外觀或結構,浮雕藝術堪稱世界藝術史中的傑作。吳哥的圓雕表現在寺廟建築的雕像,不論是門神金剛或是守護階梯的獅子,雄偉的大象,以及菩薩與眾神的塑像,層層環繞著寺廟,顯現出當時高棉文化的風華氣度。
但最為有名且耐人尋味的是,在所有吳哥建築的迴廊的內壁及廊柱、石牆、基石、窗楣、欄干之上,都能見到各式各樣的浮雕作品。內容主要是印度神話傳說、戰爭、皇家出行、烹飪、工藝、農業等世俗情景、裝飾圖案則以動植物為主。
浮雕手法嫺熟、場面繁複、人物生動、形象逼真,雕工精緻,當時已採用重疊的層次來顯示深遠的空間感,層次分明,極富真實感,是吳哥藝術的精華所在,表現了高棉能工巧匠的卓越藝術才能。
◎柬政府成立「飛天仙女局」維護的浮雕
走一圈吳哥建築群,赫然發現,最多的是牆上婀娜多姿的沙岩人像浮雕,據稱有2千多尊,這些仙女浮雕為吳哥窟帶來令人驚艷的光采,不論是牆角、窗台或轉角處,處處都能看見她們的芳蹤。
法國學者將一群性感而高雅的美麗仙女分為二類,採飛舞姿態的名叫阿帕莎拉「 Apsara 」,直立的是「Devatas」娃妲女神。據說她們是在一場由印度神話「乳海翻騰」中所激起的浪花所變成。
千年前,雕刻藝術家將飛天仙女刻在飄逸精緻的花草圖案間,有的拈花微笑、有的翩翩起舞,姿態優雅、舞姿曼妙,頭上配戴著不同類型的華麗髮飾或頭冠,繁複的髮式有 36 種,顯得雍容華貴。每一尊的表情、面貌、衣著完全不同,真可說是鬼斧神工之作。柬埔寨政府還專門成立了「飛天仙女局」,來維護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
「APSARA authority」中文旅遊指南譯作「飛天仙女局」,法文的全名「Autorité pour la Protection du Site et l’Aménagement de la Région d’Angkor」。法文這幾個字的字首拼起來,剛好是吳哥窟無處不在的APSARA飛天仙女「阿帕莎拉」浮雕,法國人取名字的創意和浪漫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這些為大、小吳哥帶來令人驚艷光采的飛天仙女,能歌善舞,經常以歌舞取悅眾神散播歡樂。這些飛天的起源是印度神話的「天歌神」(干闥婆、香音神)和「天樂神」(緊那羅),是「不啖酒肉,惟嗅香氣」之神,是佛教天龍八部護法中的二部。
印度教與佛教所描述的宇宙、須彌山,或是各層天的神,以及所流傳的神話有許多相似之處。或許不同的神將自己層次所見的宇宙真實情況傳給了祂的子民,讓他們信神、敬神,不輕易做惡才能為神所佑,也因此維護了人類的道德不致迅速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