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蘇國慶的水彩日記(一)

蘇國慶
font print 人氣: 56
【字號】    
   標籤: tags:

「如何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是幾十年來困擾我的問題,沒有風格在當今藝術潮流中是不可能生存、將不被承認的,於是注定幾十年來的孤獨和寂寞,沒有交談者、沒有共鳴者,只有沉默。繪畫工作沒有養活我和我的家人,在那極端困難和衝突的日子裡,連作夢都盼望著風格,可是風格仍然沒有來眷顧,還是要生活、要真實的活著,要抵住生存的全部壓力、抵住沉淪與崩潰、抵住滅亡。人其實很渺小,生命有限,經歷知識太平凡不過了,沒有太多可以誇耀,最終還是回到私密領域,自己面對生活、面對繪畫、面對生命的不斷質詢。

日記是一種絕對自我對話──最代表個人特色真實的私密性對話紀錄,一向都不在乎外在的反應和觀感,很有拒絕交流溝通的潛在反社會性。人在和人與社會的相處中總有隔閡,存在著距離與誤解,而為了說明解釋又常常過份逾越、虛假粉飾而變得面目全非,令人困惑非常而不得不冷淡以對。我只喜歡畫畫、只會畫畫、也願意畫畫,但我更需要的是先生活,所以我大部分的人生就在這樣的爭執矛盾中踽踽前行,期間難免有為博取認同、有為爭取讚美的努力之作。尤其當意識到風格的誘惑時,又堅持自由真是煎熬、困難而痛苦,往往在夜眠中驚醒,久久瞪著虛空黑暗。


(圖片:作者提供)

截至目前生命中有二次以圖畫日記形式記錄生活。1978年於台北曾有一段禁錮日子,那時候年輕、有野心、有不平、有憤怒控訴,那是完全不同的心路歷程──在平靜表層的遮掩下隨性叫嚷、尖聲吼叫。另一次則是1993年在Diamond Bar,風青玥談、人屆中年──那是一次計畫性的作業,生活平和安靜,沒有巧機媚俗,慾望低沉,捨去知識,心志完全回歸平凡日子的體驗,每一天記錄每一天,也就是這本水彩日計畫集的產生背景,一年人生課業的筆記。


(圖片:作者提供)

這些作品大部分在室外進行。在寫生的前提下,想像力似乎呈現虛弱狀態,但事實上當我面對景象時,一個個人生階段──或不完整、或未完成、或煽情、或沉穩──並沒有因風景的存在而失去活力;相反的,卻因色彩的注入,想像力活潑鮮明的展現開來。雖然寫生色彩的運用、掌握,看起來和大自然的色彩沒有太大的變換,很客觀的,可是我喜歡橙黃、鮮綠、紫藍、群青等色彩純度很高的顏色;再由於寂寞的心情,即使所寫的是自然的安穩性,我仍然任性的使用色彩──主觀的表現色彩。色彩是我想像力發揮的媒介,在在提示心理情境。孤寂的顏色、憂愁的顏色、絕望的顏色。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林間一隅或城市僻處荒野瞬間,對真實瞬間的觀察,東方式細緻入微的觀察是作畫的習慣,風間雲飄水蕩山樹靜止,什麼都如往常一般沒有特別變化,獨自一人在某個時刻靜靜的看,也靜靜的畫上一整天,偶然不相干的地方內心激出火花。術一向是我的象徵,嚴謹的造型,如人的軀體,既熟悉又陌生。畫樹而追求水彩中濃稠色調的渾厚與豐富,水分的控制和色彩濃度,色相互補對比等技術,參數筆觸變化幻為形式自然而協調。


(圖片:作者提供)

光線也是繪畫的另一視點。我探討畫面光源猶如探索生命原點般神祕嚴肅,沒有光,我的繪畫我的生活將失去意義。微妙的逆光、側光、微光,雕塑生活中淡淡哀愁──川端康成式的哀愁──指向我現代生活的疏離感。


(圖片:作者提供)

寫生冊頁的空間形式在傳統中國就普遍存在著,這種線狀時間延續記載了自我認知、定位、還有生活的游移漂泊,在很大的程度上敘述生活追逐生活的過程。日記形式的繪畫,風景圖像的紀錄,「我」的位置變得相對微妙,將「我」溶入景物之中或抽離出來,其意義是模擬的、矛盾的,「我存在」的私密性將因此公開一覽無疑。例如我講數是直立的凸出的,讓天際線表現變化,同時因為改變了天空山水平地草園等平行因素,豐富了自然景觀,山風水景的美於是形成。當樹處於禁止姿態,人於樹的比關係忽然變得詭異。於「我」來說是「我在看」風景,但變化之後何嘗不是風景「在看我」!自我世界裡,世界是由「我」來定義,但換一個角度從自然來看人的世界,也不過是一個快速變換的舞台,任萬物觀賞評比。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自然間確實有令人情迷的場景,即使是不經意間頭上飄過一片雲,或移動姿態的瞬間與某株樹梢形成對話的剎那,都有風情、都是風景。或者隨處往周圍遠望大樓轉角一晃消逝的人影,車潮不斷、陽光艷照,那一旅陰影似乎沒有和人影同步消失,反而印映在地上,怵目驚心。為什麼那麼匆忙又不帶走身影,那身影是幻象?是實存?是靈魂?還是依戀的心情遲遲不肯離去?

繪畫能表達這情境?繪畫應該表達這情境?在21世紀繪畫已經迷失沒落的時代,我是作了不同的回答,在各個不同的年齡,且不知答的對不對或好不好。有可能是根本上的錯誤:不該問那個問題──那個人生最荒謬最弔詭的問題。而那一整年我好像沒有觸及它。

文章圖片提供:蘇國慶的水彩日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7歲學練書法,14歲開始畫水彩,成長過程中也畫過油畫,做過美術設計,但最愛還是水彩畫,對水彩畫一往情深的陳陽春,將起源於英國的水彩畫,融入中國水墨,變成自己獨有的風格,變成台灣的水彩畫。曾於世界各國舉辦過145次個展,5日受邀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辦畫展,也為基隆及海大校園特色景點作畫。
  • 舊地重遊,喜的是園區一切如故,路徑各處增加了照片及說明,可見平日一定有許多生態教學及遊覽的活動;草木健朗、欣欣向榮,自然是如此堅強、豐富,無論動物、植物、昆蟲皆種類繁多,願它們常在。
  • (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蘭陽水彩瑰寶‧陳忠藏七十藝術全國巡迴展,即日起於中壢藝術館展出。(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蘭陽水彩瑰寶‧陳忠藏七十藝術全國巡迴展,即日起於中壢藝術館展出。
  • 今年台灣國際水彩畫協會,特別為台灣和美國兩地推動水彩藝術活動,呼應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的特殊意義,一場跨國際知名水彩畫家的邀請聯展,百餘幅精彩畫作自今年二月起,分別在美國賓州州立大學HUB-Robeson畫廊,及喬治亞洲Carrollton Cultural Arts Center展出,7月份作品陸續送回台灣,9月3日~18日,在台北的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展出,愛好水彩藝術的民眾不用出國,當代國際水彩風華盡入眼簾,這是值得賞析的年度水彩大展。
  • 這次的「水彩門診」單元比較特別,因為生病的是我自己,我為自己看病,拿自己開刀。以下的四幅畫,雖然已畫完一段時日,但看來看去總覺得有些不妥,我大約知道它那裡犯了錯,但為求慎重,一直不敢貿然更改。 但,醜媳婦總得見公婆,最後,我終於鼓起了勇氣,為自己動了整型手術。
  • 國畫美學是重傳神的,形神兼備、意在筆先。既傳藝術客體之「神」,又達藝術主體之「意」,情景交融,主客觀統一,國畫美學於焉完備,馬麟的《靜聽松風圖》展現了這樣的意境。
  • 美國風景畫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1826—1900年)在第二次造訪厄瓜多之後五年,創作了一幅日出時分火山噴發的畫作。優美浪漫的構圖在我們眼前展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火熱的太陽,以及反射在河面上的陽光。儘管發光的球體被火山噴出的灰色濃霧包圍,但光線仍穿透濃密的火山灰雲,在大地上投射出柔和、溫暖的光芒。
  • 馬遠擅長山水畫,起初師法李唐,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自出新意。《秋江漁隱圖》是他的一幅小品之作,然而畫中現出高超的技法與心意。
  • 安布羅修斯·博斯查特(Ambrosius Bosschaert)以畫筆畫出精準分析的花卉畫,精心安排具有象徵意義的標本,體現荷蘭「黃金時代」(the Dutch Golden Age)的精神。「黃金時代」是一個發現微觀與宏觀的年代。
  • 敦煌壁畫中最為動人的,就是乘風飛舞的仙女,稱之為「飛天」,有的手執樂器,有的手捧花朵,飛翔於天空之中,衣帶飄揚,姿態美妙。另外,在敦煌壁畫之中,最為突出的是「供養人像」,就是出錢修寺塑像的善士施主們的形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