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smo.com)
【大紀元8月12日訊】曾吉賢這類因為興趣與研究結合而偶然產生的產業文化保存活動,其實是台灣文化領域常常出現的彗星式經驗,探看他的再生保存計畫,要幫糖廠提案、要幫糖廠設想這樣的文化活動,不只不會「了錢」,還有可能因人潮的湧入,而需綢繆永續經營之道。
這樣的文化呼籲,極類似十幾年來的古蹟保存經驗,從澎湖天后宮、到近年苗栗五穀宮、楊梅錫福宮、台北捷運的古城牆基石、嘉義稅務出張所等保存案。都有一些年輕人,無怨無悔地提出相關亟待保存的文化資產,要求公權力介入保存或阻止拆除。只是這些飛蛾撲火式保存經驗,多數一下子就滅亡了,因為多數未得正統古蹟保存大老的介入,或是文化單位未承受政治壓力,因此多數皆悲劇收場。
時間就成為這批文化彗星的最大殺手,可用「屢敗屢戰」來形容這些人的前仆後繼。他們的螳臂擋車甚至理念之呼,有多少人來重視。甚至一些古蹟大老,偶而還會出來嘲笑,認為這些一時發聲的古蹟保存者或另類文化觀點者,如沒有大老的支撐,哪裡能成事。
這些文化先輩目前則傳出,在爭奪文建會「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主任一職」,年輕時代的激烈,成為年紀大之後的職務保障,可是其豪壯卻不再見真情。
古蹟與文化事業經營在台灣,成為一種老年人的事業與資深者的禁臠,容不下年輕人的呼聲與想像。這陣子,呼籲保存嘉義稅務出張所的一群年輕人,呼籲越來越激烈,手法越來越無奈,但有多少文化單位去正視,內政部不理、文建會說不能管,嘉義市政府根本認為他們是瘋子。
看曾吉賢提出的烏樹林車站保存再生計畫,感佩又一勇於投入文化資產保存的年輕人,我們要期許他成功,因為文資保存太久沒有好消息了。
(原載中時電子報)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