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18日訊】
1 開放的價值
這是獨立學者劉軍寧(Liu Junning)在2001年第1期美國卡圖研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Cato雜誌上發表的政治評論。文章說,中國正在經歷著從命令經濟、國有制、共產黨治理的封閉社會向半開放社會的轉型。開放社會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只有在一個開放的中國,才能真正建立起市場自由秩序。開放要求的不僅是產品的開放,還有民主與個人自由觀念和實踐的開放。不開放的改革將失去其意義和方向。也許中國走向有效政治制度的最好策略,就是鼓勵盡可能的開放。
開放程度的加大對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影響更大。開放可以幫助中國公眾自由選擇合適的政體。中國的知識精英現在通過互聯網、出版物、會議、訪學、交談來更多的瞭解世界,在這樣一個新的開放的全球化秩序中,它們對不同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的異同有了更好的瞭解,並做出自己的比較和鑒別,並通過交流和寫作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學生和年輕人如果只看中國國內的統編教科書,也許對民主人權等概念會一無所知。開放也許會帶來自下而上的變革,加速社會轉型。開放意味著更多的自由選擇權力,進一步的開放會帶來進一步的自由化。
2 新三角
開放對中國轉型至關重要,而世界貿易組織(WTO)、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PNTR)和互聯網(包括資訊技術)這樣的”新三角”將會進一步推動中國的開放和自由化。
WTO是一個全球性的制度安排,PNTR是一個雙邊性的制度安排。它們都有可能構成中國走向自由貿易、自由企業、私人產權和自由市場的制度背景。
互聯網路和資訊技術是推進中國走向全球化、自由市場和開放社會的前所未有的驅動力。技術跨越了歷史上橫亙於國界間地理界限。在萬維網高度發展的今天,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於經濟全球化進程之外。在新三角的作用下,將中國隔離于民主自由原則之外的竹幕將不復存在。
新三角對中國私人領域和市民社會的形成將發揮重要作用,限制政府的規模和能力,加速市場化和民營化進程。中國公眾將越來越從經濟上、政治上和心理上獨立於政府。今天中國有許多人用hotmail,雅虎等國外提供的免費郵箱,這可以免於中國網路管理部門的監控。這不僅僅是?了省錢,還是他們希望自己的電子信件不被拆看檢查。今天網路已經扮演了傳統的由政府專營的郵政電訊的替代角色。
新三角也許不會立即給民主領域帶來突破,但使得中國公?有前所未有的機會接觸民主制度和自由價值。這就是開放對中國和其他封閉社會的意義,正如Glasnost(公開化)對前蘇聯的意義。
封閉社會會帶來經濟和政治上的專斷,新三角有利於打破中國權力和財富的壟斷。封閉社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於不允許不同制度之間的自由競爭。新三角將有助於自由制度和對應制度在中國的和平競爭。新三角將促使資源和權力從政府流向普通公眾之手,使得公眾更加獨立更少依賴於政黨和政府。
新三角的受益人不僅僅是特權階層,更多的是中國的普通公?。可以預見新三角將改變公?對資?和民主的態度。中國融入全球化進程,最終將導向開放社會和自由民主。自由貿易並不僅僅是做生意賺錢,而是跨越政治邊界的自由市場和個人自由的延展。新三角自身不會在一夜之間帶來政治上的變化,但從長遠角度看,它與其他的努力相結合,將會成?制度變革的重要催化劑。
3 自由和權利
歷史證明走向自由和繁榮的最好路徑就是向封閉社會引入市場自由化機制。正如Dorn在1996年的Cato雜誌上指出來的那樣,”自由貿易不是特權而是權利”。他指出推進自由貿易就是促進人權,擁有?權和進行貿易是自然權利。不受干擾的從事自由貿易,每個人對他人權利的尊重,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也是人權的內在組成部分。自由貿易,也是中國許多個人和企業二十年來一直在爭取的自由。
從自上而下的角度看,中國越是開放越是自由,人民享受的自由和權利就越多。新三角將使得中國公?接觸到前所未有的全球化資金、市場、證券和資訊。在國家對傳統媒體的牢牢控制之下,互聯網路極大程度上擴展了中國公眾的知情權。今天我們可以在網上”衝浪”(surf)查找幾乎所有類別的資訊,你可以迅速瞭解到印尼的民主化浪潮,瞭解臺灣政治選舉的資訊。也許沒有哪個國家有象中國這?多網民使用代理伺服器。互聯網路使得人們可以更好的瞭解本國和外國的資訊。
中國的開放促使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商業的發展,產權的強化,市民社會的生長。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知識?權,就在幾年前知識?權還是一個外國概念,而今從教授到軟體製造商,從工程師到暢銷書作家,都對知識?權耳熟能詳。正如Greensspan在2000年指出的那樣:”從歷史上看,加入WTO將擴展個人自由,將減少中央計劃色彩,將擴展市場機制。這將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保護個人權利的方式。中國和美國以及其他工業國家貿易關係的發展,將有助於強化中國的法治,促進其經濟改革的決心。中國公?能夠有更多的選擇自己生活方式和職業的自由,並且能夠更好的獲取全球化的網路通訊和資訊。”
4 法治
作為WTO成員,中國必須要遵守國際貿易規則,中國整合入國際體系,不僅要調整對外貿易關係,也影響到中國政府和公民之間關係的重構。中國的進一步開放,將促進公民組織的發展和市民社會的培育,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市場秩序的發展和全球化有助於中國法治的培育。
新三角自身並不一定就能夠帶來法治、對公民權利的尊重或實質性的制度變革。經濟的開放可能會伴著對基本自由的嚴密控制和政府責任的缺乏。中國政府希望在經濟領域推行法治,但是在其他領域卻阻礙法治的推行。中國的立法獨立和司法獨立都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法治對中國有著現實意義,人們希望用理性的法律制度來處理商業爭端,保護契約權利,遏制腐敗,這些也許有助於構建司法獨立和法治的基礎。
中國法律制度的轉型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意味著從”法制”到”法治”的轉型。執政黨對法律程式的盔甲般控制,使得法院成?了其推行政策的又一工具,而這一現象正在漸漸消解。中國的經濟自由化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法律改革,對於那些侵害公民生命、自由和?權的政府行為,公眾開始將政府告上法院。民告官的行政訴訟案例在迅速上升,公眾的勝訴率也較高。行政訴訟案件從1990年的13000件上升到1997年的大約100000件。
市場機制的逐漸引入,對外開放範圍的逐步擴大,使得中國政府權力有所弱化。儘管自由市場並不是民主的充分條件,但許多證據表明經濟自由化將推動政治自由化。隨著市場的拓展,當法治和客觀獨立的司法制度成?自由和民主的孵化器的時候,人們就越來越有興趣參與政治過程。規則之治和促進經濟競爭將會促進自由、法治和人權的進程。如果中國希望從新三角中受益的話,那麽就必須提供一個公正、透明、有回應性和可預期的法律和政策環境,認真對待法治。
5 有限政府
根據自由市場的政治要義,政府的適宜功能是保護生命、自由和產權,這其中包括契約自由。正如Dorn指出的那樣,”離開了私人?權和契約自由,其他的如言論自由和宗教自由等權利都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公眾不得不靠政府的慈悲過活。當經濟自由得不到捍衛的時候,也就談不上什麽人權保障”,他又指出”在私人、社會、經濟和文化領域,所有的政府行?都適用不干預原則。有限政府對應的是自然秩序,沒有節制的政府必然會帶來失序”。新三角擴展了個人自由的範圍,縮減了政府權力和行?的範圍。人權保障和法治是有限政府的精要。
WTO成員國需要經歷政府和經濟的相分離。中國政府不能再給國有企業以特權,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有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應一視同仁的對待。這將有助於加速中國公有制的崩解轉型,並弱化後極權主義規則的權力基礎。互聯網路的飛速成長成?政府權力退卻的信號。經濟生活透明度的增加,使得人們有理由期待中國在其他領域也進一步提高資訊公開程度。外資的引進也增加了中國地方領導人保護市場的壓力。經濟自由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將為下一步的政治自由化鋪平道路。
中國未來的繁榮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中國是否在法治和有限政府的基礎上推進政治制度改革,我們更希望看見一個自由的制度而不是一個腐敗叢生的制度。自由社會要求出臺限權憲法,要求用法治來捍衛個人權利,對抗政府的強權。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有限政府對未來中國市場和民主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6 什麽策略
新三角給中國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但它帶來的究竟是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對此還有爭議。在我看來,它可能帶來的影響,要?非常積極,要?就非常消極。這要看中國的決策者如何對待這些挑戰。
如果中國希望能夠成為新三角的受益者,那麽它就必須以建構性的姿態來回應這些挑戰,要去努力克服因專斷規制、拜占庭式的規則和大規模的腐敗造成的無效率以及缺少透明度等許許多多的”制度缺陷”。
中國的決策者應該明瞭,在互連時代,政府已不可能對所有的事情都加以控制。資訊技術使得每個人都與整個外面的世界密不可分,由於表達和通訊的自由,由於資訊技術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動,使得政府的控制和規制需要付出越來越高昂的成本。政府對資訊流和資金流的控制,或者根本就作不到,或者要以犧牲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繁榮?代價。
新經濟有著自身的政治邏輯。任何旨在控制資訊流動的政策都注定會失敗。根據CNNIC 2000年的報告,中國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1600萬,而且預計在2001年底將超過2000萬,將與法國或德國網民數量相仿。進一步的預測,在2007年中國的網民將達到1億。入世之後,由於電信費用的下調,將使得更多的人能夠負擔的起網費。網路是全球化的,這已經超出了政府的規制能力,政府總歸無法對每部電話和傳真機加以控制,怎?可能打贏一場”一對上百萬人”的戰爭呢?以地域界定的有形的國家主權如何延展到一個廣袤的沒有邊界的無形網路空間?更不要說全球化導致的權力的讓度,新經濟對權力運作方式的改變,權力從中央到地方授出,從政府向私人領域的授出。正如一名美國觀察家說的那樣”在美國,普遍害怕互聯網使得人們變得孤立絕緣於社會;在中國,它卻使得人們在政府控制之外聚集到了一起。”
如果中國決策者採取消極的姿態,那?新三角無法帶來法治、人權保障或者有實質意義的制度變革。經濟的開放,但有可能還是伴隨著對基本自由予以諸多限制,政府責任的缺乏,規制與腐敗的叢生。這樣的消極政策要付出相應的成本,帶來相應的問題。比如,電信產業的壟斷使得中國根本無法出現任何私人互聯網服務商。
其實,就是經濟問題都有可能刺激改革,更不要說政治問題了。互聯網路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給中國高度中央集權和過高規制程度的政府治理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加劇了市場經濟和政治制度的衝突。
7 結論
新三角將成為中國1970年代末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最強有力的推動器,它將對中國的內生政治制度演進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意味著中國將正式進入一個以開放社會、自由市場和自由民主?特色的全球化資本市場。同時,必須承認對於新三角對中國未來政治邏輯及後果的影響,並不是立竿見影的,對此我們需要時間和耐心的等待。
有足夠的理由確信開放是中國最好的走向自由和繁榮之路。如同亞洲其他國家一樣,更多的經濟自由將帶來更多的政治自由。任何想讓中國再度關閉國門的企圖,都會破壞幼稚的中國新生市場體系,阻礙了其通向開放社會、自由市場和自由民主的道路。
當然,新三角本身並不必然帶來中國的制度變革,也不是一劑解決所有中國問題的靈丹妙藥。如果我們自身樹立了開放社會、自由社會、有限政府、憲政法治的理念,在新三角的推動下,將會挫敗那些阻礙力量,逐步邁向我們的目標。
參考文獻
ChinaOnline (2000) “State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Http://www.chinaonline.com).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NNIC (2000) Survey Report on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 in China.(Http://www.cnnic.net.cn/develist/cnnic/200007.html).
Dorn, J.A. (1996) “Trade and Human Rights: The Case of China.” Cato Journal 16 (1): 77-98.
Dorn, J.A. (2000) “The Tao of Trade.” In T.G. Carpenter and J.A. Dorn (eds.) China’s Future: Constructive Partner or Emerging Threat? 149-64.Washington, D.C.: Cato Institute.
Forum on Internet Development (2000)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t Economy in 2000 (First Quarter). Parts I and II. (Http://www.finternet.com.cn).
Greenspan, A. (2000) “Greenspan Speaks on China PNTR.” 5 May. (Http://www.chinaonline.com).
Guthrie, D. (1999) Dragon in a Three-Piece Suit: The Emergence of Capi-talism in China.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achigian, N. (2000) “China’s Legal Train Must Soon Cross Cyber-Pass.”(Http://www.chinaonline.com).
Pei, M. (1998) “The Growth of Civil Society in China.” In J.A. Dorn (ed.)China in the New Millennium, 245-66. Washington, D.C.: Cato Institute.
——轉自《煙雨》(//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