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smo.com)
【大紀元7月13日訊】 野生動物保護基金在香港境內發現十一種不同種類蝙蝠,包括身長僅三公分的扁顱蝠,為全港最小哺乳類動物。
明報報道,該基金由今年一月開始,在一些較常有蝙蝠出沒的地區,架起攔網,捕捉蝙蝠進行研究,再將其放生,至今共發現十一種不同種類的蝙蝠,比他們預計發現的種類較少。
蝙蝠為瀕臨絕種香港翼手目野生動物,被發現的種類包括:大褶翅蝠(Large Bent-winged Bat)、南褶翅蝠(Lesser Bent-winged Bat)、大鼠耳蝠(Large Mouse-eared Bat)、大足鼠耳蝠(Rickett’s Big-footed Bat)、角蹄鼻蝠(Least Horseshoe Bat)、魯氏蹄鼻蝠(Rufous Horseshoe Bat)、大葉鼻蝠(Great Round-leaf Bat)、大耳雙色小葉鼻蝠(Bi-coloured Round-leaf Bat)、犬蝠(Short-nosed Fruit Bat)、扁顱蝠(Lesser Club-footed Bat)和東亞家蝠(Japanese Pipistrelle)。
當中發現最小的扁顱蝠身長僅三公分,重約三克,是香港最細小的哺乳類動物。牠們居住在什麼地方至今仍然不清楚。
至於東亞家蝠數量則為全港之冠,牠們喜歡成群出動,現居於新界西北米埔一
除這十一種蝙蝠外,該基金還發現另外兩至三個初步相信為新品種的蝙蝠,他們已經將有關資料送交外國進行研究,在有結果後才正式公開。
野生動物保護基金創辦人孫啟元說,蝙蝠多數住在一些濕度高、溫度固定的地方生活,如礦坑、樹林和下水道等,出沒時間則大多數在晚上七時至十時。
他說,若香港發現的蝙蝠數目愈多,代表香港的生態環境愈好。孫啟元建議政府,嘗試將一些密封洞口的礦洞或防空洞打開,改用鐵閘防止外人進入,以吸引蝙蝠入住。另外,也應種植多些果樹,讓蝙蝠能有多些食物,以增加香港蝙蝠的數量。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