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位神父在安息日没事可做,觉得很无聊,心想去打高尔夫球,可是这样做将违反教规。后来他自我安慰说:安息日上帝也在休息,应该不会知道,于是拿着球具上球场过瘾。不巧被天使看到了,跑去见上帝并要求上帝惩罚他。得到上帝允诺后,天使回到球场看神父受到什么惩罚。
这一天,神父在球场上表现有如神助,杆杆进洞。他觉得很不可思议,又连续打了两场,依然是超水准的演出,好不兴奋的回家去。此情此景,天使看了觉得很不是滋味,便质问上帝说:“我的天父,您不是要惩罚神父吗?”上帝回应说:“我不是惩罚他了吗?你想想,一个人有如此杰出的成就,却不能告诉任何人,这不是最大的惩罚吗?”
这个故事说明:人们内心深处往往隐藏显示心理,然而,显示心理的背后却是自卑感作祟。因为自觉卑微,就会喜欢向别人显示优越的一面。俗话说自卑与自傲(自我炫耀)是一体的两面,其中关键性的心理防卫机制则是反向作用。
所谓反向作用就是一个人外在的表现与他的内心的想法,往往呈相反的方向,穷人装阔,打肿脸充胖子是典型的例子。
不久之前,新闻报导:卡奴穿著名牌衣服,带著名牌包包,在电视上大声哭诉,信用卡利息太高,害他们背上几百万的债务。许多人批评说:这些人不懂得理财,落得如此下场。其实这是穷人装阔的的心理作用。
时光回到三十年前,当时若出门以车代步,便表示他家财万贯。因此就有许多人家无恒产、身居陋巷,却非得举债买部车子来炫耀一番,这就是“打肿脸充胖子”的样版。
反向作用会表现在生活的各种面向,例如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会在服装或头发上搞怪;不识字的人,口袋上经常会插上好多只笔;自卑的人往往讲话特别大声,动作也很夸大。
当一个人内心恐惧的时候,外表往往会故做镇定状。想想:深夜里独自走在两旁是墓园的马路上,心中难免有鬼,此时许多人会吹口哨或唱歌壮胆,目的是告诉鬼魂说:“喂!我不怕你耶!”此时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个人边走边向后看,瞧瞧魔鬼有没有跟过来!
一个丈夫在外面金屋藏娇,为了避免太太起疑或弥补自己的内疚,在东窗事发之前,通常会有“反常”的举止,比如对太太特别体贴温柔、唯命是从。
中国有句金玉良言──礼多必诈。假使某人无缘无故对你特别有礼,就要有所警觉,他若不是有求于你,就可能捅你一个大娄子。“礼多”,使你不好意思拒绝,“必诈”就是肯定会有后患。
有一个农夫得到一笔意外之财,算了算,足足有三百两,对他而言,这可是一笔可观的财富,高兴之余,他开始烦恼了:到底这些钱该藏在哪里呢?仔细思量许久,他终于决定趁着黑夜把钱埋在田里。埋好之后又担心被人发现取走,就立了一个牌子,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原本不想让人知道的秘密,弄得人尽皆知。
有一首歌曲“我的心里没有他”,歌词中反复强调: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好笑的是,如果心里没有他,怎会一再提起?又何必多做强调?真是愈描愈黑、欲盖弥彰。
反向作用的防卫机制,在残障儿童家庭也可能表现十分强烈。残障儿童一生无法独立生活,父母受到长期累赘牵绊,往往会有“恨之欲其死”的念头。奈何,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哪有父母恨自己的子女呢?所以反向表现出殉道行为,为子女牺牲奉献,纵使荡尽家财在所不惜。
上述的例子说明:一般人面对卑鄙龌龊的内心,往往惯用反向作用的机制,欺人自欺。其实这是相当不智的作法。事实上,只要是人,或多或少都有不足:害怕、恐惧、贪婪、怨恨、自卑、懊丧、悔恨等等不一而足。面对这些不足,最好的方法是勇敢承担、真诚面对、努力改善。
转念一想:既使再差劲的人也会有他的优点,俗语说:“笨笨的马也会有一招后脚踢”。有位年轻人听闻村中有个阿婆非常乐观,于是挑战她说:“人人说您很乐观,我请问您,那个无恶不作的撒旦,难道他还有什么优点?”阿婆想了一想说:“有啊!撒旦至少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永远忠于职守。”
一个无恶不作的撒旦都有他的优点,任何人也有他的长处。追求美好人生,应该是一面努力发挥所长,一面迁善改过。如果只是一味运用反向作用的机制来文过饰非,其结果不仅欲盖弥彰,也失去自我反省的机会,认错改过更不可能,当然人性也无从向上提升。@*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