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性行为︰
(一)、行为型态:
所谓同一性行为(又称为刻板行为),是指自闭儿常坚持生活中一些不可改变的琐碎细节,拒绝改变这些生活细节,改变这些生活常规会引起极度的焦虑或爆发脾气。常见的同一性行为如下:
出门时,一定要带塑胶袋;走同样的路回家;使用同一个奶瓶,牙刷;在家中的同一个地方玩或尿尿;盖同一条棉被;床铺一定要靠窗户等等;到同一个公园玩;早上起床固定要先蹲厕所再做别的事情。
自闭儿的挑食(同一性行为之一)常常困扰父母,会坚持光喝牛奶(甚至要求喝同一品牌的牛奶),不吃任何食物;只吃白饭,不吃蔬菜或肉类食品;只吃油炸食物;只吃土司,其他类的面包一概不吃;不吃任何水果。
游戏的形态也简单、少有变化,例如有的自闭儿会花一个上午掏沙,然后观看沙子从指缝掉下的情形;或用一、二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撕纸条;或一个上午都在旋转脚踏车的踏板或轮子。
(二)、原因:自闭儿的同一性行为主要是由其认知变异及感觉变异所造成。
1、安全、舒适、方便、愉快等感觉是同一性行为的主要原因。
(1)安全:同一性使人感觉安全较少挑战性。用同一品牌的化妆品心里比较有安全感,因为他不会造成意外的伤害。对自闭症患者、智能障碍者而言,同样的生活方式较具安全感。“改变”意味着不可预知及控制,安全性降低。
(2)舒适:同一性可视之为生活习惯,改变生活习惯使人感到不舒服。
(3)方便:每天穿同样的衣服,便不用考虑穿哪样的衣服比较合适。
(4)愉快:不相同的食物其质地、味道、颜色不同,吃起来比较不舒服。
2、同一性行为也可以用作增加生活的刺激或排除太多刺激的手段。
笔者曾提出刺激与认知能力相配理论。这个理论的主要意义是:人类的认知能力需与外界的刺激保持平衡状态。当外界的刺激过高时,人类会主动减少刺激,以减轻心理负担;相反地,若刺激水准不足时,则主动寻找刺激。譬如资赋优异的儿童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思考能力,所以他们比较喜欢富挑战性及新奇的活动;智障儿童由于认知能力不足,所以较喜欢简单、重复性、少变化的活动。因此同一性行为也可以用作增加生活的刺激或排除太多刺激的手段。下述研究证实刻板同一性的行为有自我刺激的功能。
Valcante(1984)用连续的激烈的运动成功地减少刻板行为。同年Valcante(1984)成功地应用小型携带式的录音机减少了两位自闭儿的刻板口音行为。 Rutter(1985)也发现当自闭正儿童处于空白无刺激的环境,其仪式性的刻板行为便大增。研究显示:诱发自闭儿延宕式鹦鹉语言的情境因素是:刺激太少或刺激太多。当情境刺激太少时,他会以延宕鹦鹉语言做为自我刺激;反之,当情境刺激太多时,他也会用鹦鹉语言来排除它。
3、 同一性行为可能是因为感觉变异所造成。
(三)、处理策略:
1、接纳︰如果同一性行为若不会严重干扰生活或影响身体健康时,不妨接纳它,视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要知道,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某种同一性行为。例如我们常喜欢抽同一品牌的香烟,到同一商店买东西,走同一路线回家,坐同一位置听课等,皆是同一性行为。因此同一性的行为若不会严重干扰生活,不妨接纳它。
2、同一性行为可以用预防策略、“ 伟伯法则 ”,强制改变等方法来消除。
(1)、预防策略︰其实同一性行为来自于长久养成的习惯。自闭儿又习惯于这种固定不变的生活方式,内心才较坦然舒适。因此在行为成为习惯前,多加变化,便不易养成同一性行为。例如在教导自闭儿刷牙时,别忘了多准备几只不同颜色及形状的牙刷,每天使用不同牙刷刷牙,如此他便不会坚持用同一只牙刷。要用奶瓶喂奶时,背忘了多买几只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奶瓶,同时使用。其他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棉被鞋子衣服等,均可用此方法处理。
(2)、伟伯法则︰所谓伟伯法则是指两物差异不大﹙即二者差异在某种比率内﹚时,吾人不易觉知其差异。
改变自闭儿同一性行为时,可以渐进式地作细微改变,使他不易觉察而接受改变。例如要改变只喝牛奶的行为,可在牛奶中,渐进式地加上白色的麦粉,直到改变成吃固体食物为止。又如自闭儿出门时一定要带塑胶袋,可趁他不注意时,偷剪掉一点点,直到剪完为止。
(3)、 强制改变︰有些同一性行为不能渐逢进式地改变,却又必须改变时,那只好强制改变。强制改变前,要衡量它可能造成的伤害及可能遭遇的反抗,及改变后所获得好处,作一通盘考量。例如有些自闭儿不吃任何水果,或会坚持只吃白饭,其他食物一概不吃。此时为了自闭儿的身体健康只好强制改变。此时,自闭儿一定会强烈反抗,父母宜注意,不可遭遇反抗,便中途放弃。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