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写出愉悦亮丽的作品,其余的,就留给他人去评断,若犹有争执,则交由上帝去处理。”
从车水马龙的街口弯进巷子,整个环境一下子静了下来。巷弄两旁约有十来户寻常住家,不是高级花园别墅,也没有什么华丽装潢,但中间几家门口红底、黑字毛笔写的春联,格外亮丽,从老旧的水泥墙面,散发出爽朗的气息。
仔细一看,联上的字句都饶富特色,例如一家制衣店的联句是:“手挥巧剪图花,心画精裁样款新”;还有一家卖口罩的写着“人人有口罩平安”。简简单单几个字句就让书法、文学贴切地溶于生活。
中间有一家挂着“省心堂”的,就是书法家曾卧石的住处了。这几户人家的春联都出自于他的巧思妙手,那不但是他敦亲睦邻的艺术创作,还使一条平凡都市巷弄,焕发出不凡的文人风趣。
书法神童 承传国学根基
出身书香世家的曾卧石是曾子后裔,父亲是日据时代教汉字的老师。或许是这个缘故吧,他在书艺上拥有过人的天赋。当他还是一个四岁的小孩童时,就能手握大笔,悬腕挥毫,真、草、隶、篆,笔笔沉着有力,字字灵动如意,而且左、右手执笔都可信手捻来,一挥而就。
五岁,曾卧石在家乡台南民教馆举办义卖个展,成了府城的知名人物;六岁,他应邀参加在台北中山堂举办的“纪念光复书画展”,创下最年轻的艺术家在中山堂展览的纪录。书法名家曹秋圃参观之后,甚为夸奖,亲自为他题下“具有宿慧”的评语。
从此“书法神童”的美名传遍台湾书艺界与府城乡里。
年幼就享负盛名的曾卧石,走过一甲子书法钻研、创作的岁月之后,人生与书艺都跳脱繁华,拥有更多真淳与自然。
虽然曾卧石不愿多谈孩提时代这段辉煌的经历,而当时的启蒙老师苏子杰对他却影响深刻,令他缅怀至今。他说:“苏老师写字时总是端坐、悬腕,点画结构四面八方都很完整,而且运笔自然从容,很正统,没有奇奇怪怪的作风。”
父亲则培养了他深厚的国学基础。父亲曾学行是汉学老师,因此曾卧石从小就对汉文的音义字句耳濡目染。他回忆道:“当时我还很小,母亲带我出门时总是嫌我吵,嘴巴停不下来,因为我每看到店家的招牌都会大声念出,然后解释那些字句。”稍微长大之后,曾卧石学识日渐丰富,已经能和父亲到乡下教汉语,当起小老师来了。
对汉字的熟悉和特殊情感,使得曾卧石在书法创作上,非常重视文字的来源、典故和内涵。“例如篆字,不是单纯地从现在的字型笔画,想当然耳的改成篆体的写法,这样就可以说是篆书;很多字有古时候的写法,蕴含很多意思在里面,这些都要去学习认识的。”
作客南洋 推动书法教育
因为曾卧石名气实在响亮,学校的老师都自认没他书法写得好,所以不好意思再指导他,因此大部分时间,他只能靠自己摸索。即便如此,他的书法功力仍与日俱增,一九六七年,二十五岁的曾卧石获得中国书法学会第一届青年会员书法展览的特优第一名。
一九七三年,曾卧石因为工作的关系,举家前往南洋岛国汶莱。
当时汶莱正好需要书法专业人才来培育当地的书法老师,这位来自台湾,拥有一身笔下功夫的曾卧石成了最佳人选。当地的文化、教育单位经常请他前往演讲、指导或担任评审。其中,他每星期前往南部诗利亚的学校担任书法指导老师,而且是由中华学校董事俞庆在亲自接送。
那时汶莱也有一些从台湾、金门、潮州、海南来的书香世家子弟,他们的书法都有不错水平,但都是各自弄墨,没有书会、组织共同切磋研究。后来,曾卧石应聘“汉唐书道”书会顾问,在他的主力策划、推动下,“汉唐书道”于一九九一年举办首次展览。
曾卧石回忆说,当地要办展览并不容易,一方面缺乏质量比较好的文房四宝,也没有裱褙店,得送到马来西亚装裱。“但当时年轻,而且有这样的热情,所以就做起来了。”
曾卧石前后旅居南洋近二十年,于一九九三年回到台湾。身为一名艺术家,他认为这段在异乡传播、发扬中华文化的经验难能可贵。也由于曾经亲身从事文化推广,他对于目前台湾政府在推动书法艺术上的不足,深感遗憾。他说:“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特别是用毛笔书法把它呈现出来,很可惜,政府不重视。”“政府不做,我们自己做嘛!”曾卧石的感叹中,还流露出年轻时代的豪情。
开班授课 从古帖中印证
顶着神童光环的曾卧石,并未迷失于美名的掌声中,回到台湾之后,曾卧石不断在书艺上钻研、创作,不断有新的作品产生,他多次应邀参展或举办个展,台北、台南、高雄、澎湖、云林、嘉义,整个台湾从北到南甚至离岛,都可以看到曾卧石的书法。
书法名家王壮为称曾卧石的书法“从容安稳”;另一位名家朱玖莹赞他“自有格调”。他于一九九四年应邀参加第一届亚洲书法交流大展,同年参加台北国际书法邀请展。由于书艺受到各界肯定,一九九五年后,他还多次担任美术展中书法类的评审。
谈起书艺,曾卧石强调书法要能创造出自己的东西,“不要写来写去,只会死板地临摹。”但是,他继续说道:“创作要有内涵。就以画图来说,一个天才,如果没有基本功训练,偶尔或许能画出好东西,但是,很难能得到好东西。”
作为一个被视为天才型的书法家,曾卧石重视传统功底的训练。“有很多书家想突破传统,刻意把墨色耍得很奇怪,其实如果不是字的本身线质佳、结构美,即使是颜色上有变化,也是不耐看。”
除了书法钻研、创作外,曾卧石也开班授徒。跟曾卧石学书法已经六年的高中老师吴尚柔表示:“曾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不会要求学生跟他一模一样,而是依据学生特点让学生发挥,再从古代法书字帖中印证。”他说,他带习作给老师批改时,老师都会从笔画线条开始,然后进到整个字的结构,再到整体章法,又回过头来,再从每个单一笔画,一遍一遍,不断对照古人法帖。“因为每次来都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每星期都来。”
率真幽默 老翁返本自然
随着年岁增长,曾卧石在笔墨世界,已经超过一甲子,由于个性直爽、幽默,近年来“老顽童”之称不迳而走。
对此,他举了一段经历来回应。他说,有一次他曾受邀到中国大陆参加大字书法展,由于时间紧迫,写下“腕底风雷”之后,把章盖反了。有一位参展的书法家看着他的作品,发现了这个错误说:“这章怎么盖错了!”当时曾卧石正好站在他身旁,幽默地说:“我想呢,印章刚盖好时,一定是正的,但因为‘风雷’太大,把他吹反了。”说完与那位大陆书法家相视而笑。
与曾卧石有十几年交情、“怀雅文房”笔墨庄的负责人郭惠雅表示:“曾老师说话很直,但他的论点其实都有他的道理,只是言词上比较直接。”
曾卧石世交,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画家杨智雄则透露,曾卧石其实是很有家教素养的读书人。他举例说:“我还记得很清楚,那年他大概十二岁,有人慕名向他求字,他可能觉得自己是晚辈,所以和那人打招呼时,九十度地向他鞠躬,他年轻时就是这样的。”
杨智雄继续说道:“有人觉得他玩世不恭,那是他现在年纪大了,把这个圈子中的名利看得比较淡了,不想那么认真造名了。”
曾卧石在其作品《六十回顾选集》的自述中写道:“希望能写出愉悦亮丽的作品,其余的,就留给他人去评断,若犹有争执,则交由上帝去处理。”相对于那些汲汲求名的艺术家,年幼就享负盛名的曾卧石走的路恰恰相反,是跳脱荣华美名,享受更多自在的路。他说:“谈名声,我小时候就很出名了。太在意名声,反而把自己束缚了。书法创作就是要自然,放开怀抱,而且是真正有水准,若没有水平,就算现在拥有再高的声望,以后也都留不住。”
最后,曾卧石指着满屋子的书法作品和书籍、笔墨纸砚说:“这就是我最大的财产。我的生活就是书法创作、教教书法篆刻,到各单位推动书法,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