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月13日讯】关于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的关系,《黄帝内经》里非常清楚地指出:“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从而指出了能否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关键,是在于人们是否能够懂得平时居家防护养生。上古时代的圣贤由于掌握养生之道,年纪到了一百多岁,而形体、动作不显得衰老,但现在的一些人,因不注意养生,往往活不到五十岁,形体就衰老了。人不可能不死,但是可以透过后天调养,逐渐增强体质,提高康复力、抗衰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学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其丰富的,但重要的是─顺时养生。正如《内经灵枢˙本神篇》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视是活的意思;长生久视,是延长生命,不易衰老的意思。为何能延长生命呢?是因为“僻邪不至”,病邪不能侵袭。而病邪不能侵袭的关键,又在于“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
《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里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里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些都说明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正如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 “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这与现代认为,生命产生的条件,正是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的看法一致。人类需要摄取饮食、呼吸空气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
一、人以天地之气生
中国医学理论认为,天有三阴三阳六气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变化,人体也有三阴三阳六气和五行的运动,而自然气候的变化,关系着阴阳六气和五行的运动,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取决于六经和五脏之气的协调。因此,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变化是同一道理。同时,又认为自然界阴阳五行的运动,与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运动是相互收受通应的,这就是“天人一理”、“人身一小天地”,以及“天人相应”和“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一体”观。正如《黄帝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里的日、月,是指日、月的运行,也就是天体的运动、气候的变化。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指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都是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天地之间有四时五行的变化,产生各种不同的气候,在不同的气候下,一切生物有生长、发展、消亡的过程,人体五脏也有不同的变化,产生喜怒悲忧恐五志。“四时”就是每年的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
四个季节里气候各有特点,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但是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没有生长,就无所谓收藏,也就没有第二年的再生长。正因为有了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发育和成长。《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谓“四时阴阳”,指一年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由于一年中阴阳气消长所形成的,故称“四时阴阳”,例如冬至一阳生,由春至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一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由于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所以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物发展生长均规律,因而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根本,即指万物生和死的本源。
“六气”是指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这六种气候是一年四季气候消长进退变化中产生出来的,它们虽然各有特点,但又是互相调节的,因为有了这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才有一年温、热、凉、寒和生长收藏的阴阳变化,所以自然界的气候可以互相调节,以利万物的生长发育,并使整个自然界气候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整体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是有规律的。遵循和利用这个规律,维持阴阳动态平衡,对人类有益,破坏这个平衡,则会“灾害”至矣。
“人以天地之气生”,更指人类生命的起源,源于天地日月,其中主要源于太阳和地球,特别是太阳的火和地球的水。中国医学认为“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太阳之阳,地球之阴,两者若不相交转化,不可能有任何生命现象。《内经灵枢˙本神篇》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里的德流气薄,就是天地气交,只有如此,事物才有生化的可能。别的行星上为什么没有生命的现象?原来生命机体的存在,起码有三个条件:
第一,要有适当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可能有生物存在。行星距太阳太近则太热,太远则太冷。正如中医认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第二,要有必要的水分,因为生物体绝大部分蛋白质是存在于水溶液里。如果缺水,就会使生物的生活机能停止或者死亡。
第三,要有成分适当的大气。氧和二氧化碳,是生命活动必需的气体。而行星太小不足吸引空气,大而无水,亦无从化生。
只有地球与太阳处于现在的动态关系,绝大部分地面比较适中而均匀地接受太阳能,造成一种“阴阳相错”、“天地气交”的局面,于是在适当的光热、水汽、空气的条件下,生命就由此变生出来。
的确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自然界的复杂变化,会影响到人体的各个方面。《黄帝内经》还运用“五行学说”,把人体的各种脏器组织,以及与人体有关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形成一个人与自然统一的归属系统,来说明人与自然统一的联系关系。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西方生操,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这里的东、南、中、西、北是五方;风、热、湿、燥、寒是谓五气;木、火、土、金、水是谓五行,酸、苦、甘、辛、咸是谓五味;肝、心、脾、肺、肾是谓五脏。这里的五脏,中医认为是代表了人体以五脏为主体的适应自然五方、五气变化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人体的五大系统与自然界的五方、五气、五行等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了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与自然统一的观点。其理论意义是:在生理方面,不仅要从人的整体活动中去认识、研究各脏器的功能活动,还要看到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病理方面,不仅要从整体来分析、研究局部的病变,还应注意到自然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在诊断方面,不仅不要孤立地诊病,而应当看到整个病人,还要看到病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在治疗上,就必须从局部推测整体,从整体着想来调整局部的病变。居家防护养生方面,也应由此出发。
二、人以四时之法成
所谓“四时之法成”,是说人类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春、夏、秋、冬四时自然气候的变化,与人的生命活动也是对立的两方,人体必须适应四时气候变化,来维持生命活动。否则,人体生理节律就会受到干扰,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降低。即或不因感受外邪而致病,也会导致内脏功能失调而发生病变。故《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沈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清楚地说明了人们在养生中,要顺从四时阴阳这个根本。环绕“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的基本观点,讨论了养生的原则,提出了平调阴阳,以合四时的理论,即主动调节内脏与外在环境的统一协调,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由于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所以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物发展生长的规律,因而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天养生气,在夏天养长气,在秋天养收气,在冬天表藏气,以顺应四时阴阳的生长收藏,因而圣人能与万物一样,生存于四时阴阳变化之中。如果违逆了四时阴阳,则会削伐人体的生机之本,真气就要竭绝。因此,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成长的终始,也是人类死生的根本。违逆了它,病灾就要发生,顺应了它,就是细小的疾病也不会产生,这就是掌握了防护养生之道。
如果不顺从四时阴阳,人又会怎样呢?《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沈。”其大意是:若在春天不好好养生,违背了春生之气,体内的少阳之气不能生发,就会发生肝气内郁的病变;若在夏天不注意保养,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之气不能生长,就会发生心气虚的病变;到了秋天,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太阳之气不能收敛,就会发生肺热胀满喘息的病变;到了冬天,不好好养生,违逆了冬藏之气,少阴之气不能闭藏,就会发生肾气不能蓄藏的病变。人们若破坏了五脏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正常规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失调而发生病变,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中医养学把适应四时阴阳看作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存的重要条件。所谓“适者生存”,乃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
这里所说的“适者生存”的“适”,主要指要适应自然界的气候环境。现代科学认为,气候环境主要取决于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雨量以及太阳黑子、宇宙射线、星体运动等多种气象因素。这些气象因素可以透过头脑的下视丘对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表了一篇题为《气候和健康》的政府报告,在报告中把复杂的气候区分为六个相:
一相:天空少云,气温凉爽适意,气压高,有适当风力;
二相:气候温和,晴朗,气压高,风小;
三相:气温上升,气压稳定,云层高,风小;
四相:天气潮湿,或开始降雨,气压下降,云层变厚,风劲吹;
五相:降雨,伴随寒冷的阵风,气压急剧上升,温度下降;
六相:气温、湿度均下降,气压上升,云层变薄。
报告中指出,二相是最适合人类健康生活的气候相;从第三相向四相过渡的阶段,是最恶劣的气候相。报告认为,三相气候环境会引起正常人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会使一些儿童出现程度不同的学习障碍。在四相气候环境中,偏头痛患者往往疼痛加剧,溃疡病患者往往在这时发生消化道出血。五相又被称为“骚动气候相”,因为这种气候往往使正常人感到烦躁不安,人们在这种气候环境中,往往使肌肉痉挛性疾病加重,而冠心病人的病情恶化反而减少。而在三、四气候相的转化阶段,则会出现肌肉放松,从而肌肉痉挛性疾病减轻,有利于产妇分娩。而冠心病人则往往在这个时期频繁发作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肌梗塞,危重病人往往在这个过渡时期结束生命。
由以上可知,无论是中医学,还是现代科学,都认为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人们必须顺时养生。所谓顺时养生,即是在中国医学“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按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一种方法。换句话来说,由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而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的目的,实际上也就是充盛人体真久之气,增强调节生命节律的能力,从而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正如张景岳所说:“六气者,即化生精气之六神也,生气通天惟赖于此。”六气充盛,生气不竭,是却病延年的重要保证。(待续)
文章来源: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