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假设世界的本质什么也不是,也就是不是具体的“是什么”的前题预设下,又是假定世界的本质是具体的“是什么”。在假定最基本的本质,是统一的,独一无二的,单纯的,无分的,不同于任何已知的情况下,换言之,不可以用已知的什么来认知的,那么对所谓物质的探寻就无异于是在努力使假定的不可知的、不可分的成为已知的、可分的荒谬过程。
事物因与其他事物不同而具有其特定性质的可知定义,而假定的本质是不具备可限定的性质,那么在物质本质这同一层次概念中就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定义与非定义。如事物是由物质构成,物质是事物的本质,那么,事物不同于物质本质,事物不同于本质,事物不是其本身。
如此可笑的“物质”谬想,竞争延续了几千年,最后竟变成了唯物主义怪物。
如果问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问什么物质构成了世界,就赋与了物质两个含义。一个是世界这里指的是外在于探寻者的世界,那么物质便具有与自我无关的外在客观定义。另一个是物质必然是具体的、可分的、可辨的,那么物质必具有“有形的”这一定义,有形的、可分的、这一定义延伸出实体这一大众对物体的认知。
关于可分有形实体。要认为实体概念成立,就必须认为有空间概念,这样实体在空间内显形,或者说实体与其外的空间之间有空隙,这样才能显出实体。换言之,先假定了一个绝对空间,然后往其中填东西,比如先填篮球,中间空太大,再换乒乓球,仍然有空,又填进原子、电荷等,但是空隙反倒越来越大。
物质不但不是密实的塞满填满的东西,反而是空疏的结构。其中的质点,即今作为解脱出来的电荷来看,其大小同空罅相比,也差不多是微不足道的。(摘自《科学史》绪论第13页)
必须有空才能显出实体,也就是说绝对空间(假定实体所必须的)与实体(假定绝对空间所必须的)中间必有空,必有永远也填不满的空,必有永远也不应填满的空。而且要填满的空间其实是真空,当然永远无法填满。其实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年)早就对物质的实体概念做出过透彻的否定。
关于外在客观性。如果问那些拜物教徒(唯物主义者)我们人是由什么构成的,答案只能荒唐至极,如果回答说我们(包括躯体和意识灵魂)由物质构成那么等于说物质在物质之外,物质不是物质。如果物质不是自然客观物件怎能被研究,如果物质不是客观物件物理学与心理学又有什么区别,如果物质不是人外客观物件那么物质研究者(崇拜者)的信仰与虔诚的着重于内省的宗教信众的信仰有何不同。如果回答说我们由精神构成,首先拜物教徒不承认精神,其次精神怎么可能接触得到剥除了精神的物质。
我们可以说任何人意识不到剥除了精神的物质,但不可能讲意识不到剥除了物质的精神。任何对所谓物质的研究都是由人、精神来做,那么所谓物质只能是虚幻的荒诞传说。前面已经证明了精神与物质一性,灵魂意识的根本——真、善、忍,就是实在。
物质在我们意识之外,而意义又是由我们意识思想认可定义的,那么物质当然没有意义。
这也难怪物质在物理学、哲学、语义学等等方面非物质化,消失了,因为所有学科都是人(精神意识)在研究。拜物教徒还面临一个深刻的难题,那就是剥除了精神的物质是怎么产生精神、思想的,没有思想的物质是怎么“思考”物质的,唯物主义是怎么“唯”物的,自然主义是怎么“坚持”的,怎么“主义”的。本文第三部分将引领读者参观拜物教徒伪造的“自然主义创世造人”荒诞传说——进化论。
对物质的探寻不可能是物理学的行为。物理学研究的是一个物体,比如一个原子是由什么构成,或许也可以说研究物体(天体、原子)等之间的关系,但物理学研究的是物体相对于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换言之,是在研究时间与空间中的物体,绝不是研究与我们有关的,相对我们的定义的物之间的关系——因果逻辑。
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或什么构成了世界这样的问题,往往忽略了真实问题,其实是——我们认为的世界是由我们认为的什么构成,我们定义的世界由我们定义的什么构成……
既然任何人不可能意识得到没有人的意识的情形,那么从所谓人外(人认为的)自然中抽象出的认识来解释人认为的自然,换言,以人认为的世界的样子来解释人认为的世界的样子的样子,只能是同义反复式的假相或循环论证式的虚幻。同义反复是指相同含义的概念、认识,毫无必要的重复。循环论证是指用于证明论题的论据却需要由论题来证明,或者说论题、论据同义。其实同义反复与循环论证是一回事。@* (待续)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