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是一部明清时代学者修编的历史典故启蒙读物。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医卜星相、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无所不有;时间跨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
全书将典故按照诗韵分类编排(详见《龙文鞭影》序言),四字一句,共1030句,每句描述一个或两个人物的故事。
“龙文”是汉朝西域的一种宝马,这种良马看到鞭影就会疾驰,“龙文鞭影”比喻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毋需鞭策,学习也会事半功倍,像龙文宝马一样一日千里。
【原文】
wǔ líng yú fǔ ,mǐn yuè qiáo fū。
武陵渔父,闽越樵夫。
ㄨˇ ㄌㄧㄥˊ ㄩˊ ㄈㄨˇ,ㄇㄧㄣˇ ㄩㄝˋ ㄑㄧㄠˊ ㄈㄨ。
武陵渔父,闽越樵夫。
【注释】
(1)渔父:捕鱼的人。
(2)樵夫:砍柴的人。
【语译】
晋朝太元年间,武陵渔夫曾无意中进入桃花源;唐朝永泰时,樵夫因追逐白鹿误入榴花洞。后来再寻找,都不知其所在。
【人物故事】
桃花源
晋太元年间,有位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划着船沿着溪流而上,不知划行了多久,忽然遇到一大片桃花林,溪两岸几百里的范围内,都没有其它的树木。渔夫十分惊奇,再继续往前划去,想要探一探这桃花林的尽头究竟在哪里?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一座山矗立在那里。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透出亮光。好奇的渔夫便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入。
山洞起初很狭窄,走了十几步之后,忽然明亮开阔起来。眼前只见一片平坦广阔的土地,屋舍整齐地分布在肥沃的田野间,有清澈的池塘,茂密的桑树,青翠的竹林,景色宛如仙境一般。田间的小路四通八达,互相听得到彼此家中鸡犬的鸣叫声。
村中往来耕作的男男女女的服饰穿着,全都和外界的人一样。老人和孩童,都安然自适而自得其乐。他们见到陌生的渔夫,都非常地惊讶,争相问他从何处来?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一一邀请渔夫回家作客,热情地款待他。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着妻儿和同村的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从此就不曾再离开过,于是就和外面的人隔绝了。”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停留了几日,渔夫告辞回去。村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向外界的人提及这里的事。”
走出桃花源之后,渔夫找到了自己的船,顺着先前的来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标记。回到郡城中,渔夫晋见太守,报告这件事,太守立刻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留下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道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榴花洞
福建闽县的东山有一座榴花洞,传说在唐朝永泰年间,有个名叫蓝超的樵夫,有一天上山砍柴,遇见一只白鹿,于是追逐白鹿,一直追到河边,渡过河水,进入一石门。刚开始洞门很窄,深入之后,豁然开朗,里面有人居住,可听见鸡犬声。有一个老翁告诉蓝超说:“是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才来到此地居住。”老翁请蓝超留下来,蓝超回答说,要先回去辞别亲人旧识再回来。临别老翁送给他一枝榴花。出洞后,蓝超彷佛作了梦一般。不久,他想再前往,却再也找不到了。
宋代的蔡襄曾在福州担任太守,他游览了传说中的榴花洞之后,曾写了一首《榴花洞》诗:“洞里花开无定期,落红曾见逐泉飞。仙人应向青山口,管却春风不与归。”(《闽中实录》)
——转自正见网
看更多【龙文鞭影】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