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思念的信物,从古至今都是寄情、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中秋时节的圆月,温润、隽永、清丽而一往情深。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骚客望月怀远,写下传世之作;多少才子佳人对月怀人,寄托无限情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海外游子而言,中秋是思亲的节日。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总有一轮明月在心里依依的移动,泛起你的乡愁,牵起你绵绵不尽的思亲之恋。
八年前我来到英国这个不列颠小岛,因为种种因由,未曾回国探亲。母亲的音容笑貌时常在脑海中浮现,母亲慈祥的声音时常萦绕在耳边,在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节日里,勾起不尽的思念与回忆。
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俗称江城。花季年龄的母亲当年跨越湘江来到这座历史名城时,只是怀着一个清纯少女的天真梦想——去看她魂牵梦绕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里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青青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朝诗人崔颢笔下的这首千古名作将母亲带到了江城,一住就是60余载。
母亲今年83岁高龄,儿时的记忆中,母亲对儿女总是那么温和,纵然我们中有做错事的,母亲生气拍打几下,最终还会因孩子的躲闪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俨然没有一点脾气。
小时候,我的家庭是三世同堂,奶奶主持家务的同时,也照管我们姐弟。奶奶言语不多,90高龄了,眼神还特好。闲暇时,奶奶总是爱默默地端坐在门前的一个石凳上,静静地看着江堤上过往的行人,那是她眼中流动的风景。
每当落日西沈时,江堤上的行人在夕阳的印衬下,披上一层金色的霞光,好像一副镶着金边的剪影画。
儿时的记忆中,中秋时节奶奶会端出蜜柚等时令水果,教我们唱古朴的童谣:“金线缠金球,我在树上摆风流,五爪将军来拿我,我脱了黄皮万事休。”
奶奶就像一颗智慧果,总有不尽的故事从她无牙的嘴里流淌出来。我们姐弟对月唱着童谣,品尝月饼,稚嫩的心里憧憬那月宫里美丽的嫦娥仙子,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小白兔。
长大后,听母亲讲述奶奶的故事说,奶奶身边有三个孩子,我的父亲下面还有两个姑姑。多才多艺的父亲怀有远大的抱负,要出去闯荡一番事业。父亲后来进了傅作义的军队,一个读古书出身、擅长书法、绘画、镌刻的文生偏偏成了一名军人。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在那个靠鸿雁传书的年代,“儿行千里母担忧”,可知奶奶心里该装有多少的牵挂?担心、焦虑、盼望,交织在心头。
在我懂事后,听姑姑说,自父亲离开家后,奶奶每天在夕阳西下时,站在门前向着父亲离去的方向静静地眺望,目光一直延伸到落日西沈……
诚然,我不知道当父亲返回家园那一天的情形,但我能想像到那是一个多么感人至深的时刻……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今,远隔重洋的母亲就像当年的奶奶,盼望能有与女儿团聚的那一天。
母亲,女儿欠您人生中八个不团圆的中秋节。然而,女儿心里深深知道,您心底埋藏的何止八个中秋节的思念。我从电话那头流转过来的您轻缓平静的声音中,倾听到您汨汨流淌的母爱,像明月的清晖洒满我的全身。片片飘落的秋叶,如同翩翩起舞的鸿雁,传递女儿对母亲的深情与思念。
母亲,尽管当今现代通讯发达,不需鸿雁传书的期盼,但我仍能深深感觉到您对女儿的思念。电话那头传来您慈爱的声音绵绵不绝,那是您对女儿流淌不尽的爱。
人东奔西走在哪里生活,无不可言是人生中的迁徙,唯有亲情才是不随时光流逝、不随日月褪色的珍贵财富,他会一代一代承传下去,这种爱是感人至深的人性的流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天下慈母、游子共有一轮明月。
责任编辑:梅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