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谦让、谦逊、谦卑都是非常美好的传统品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吹拂着淳淳的谦善之风。当现代人生活的环境中,受到各种现代思潮的冲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在面对重重心理压力的环境下,谦下为怀、谦逊礼让的淳厚古风,或许更让人怀念。
“谦卦”释义
三千多年前,周文王推演出后天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六爻”,“六爻”的爻辞有吉有凶。在所有的六十四卦中,只有一卦“六爻”的爻辞全是大吉,这就是“谦卦”。“谦卦”的卦图是:画出的一座大山,不是耸立在地平线上,而是深深位居地平线之下。
谦卦“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多者用谦以为裒,少者用谦以为益,随物而与,施不失平也。”意思是:高山深藏在地中,象征着谦卑。君子效法谦卦精神,多者能积聚更多,少者也能增益。无论多寡,都能从谦中平等受益。
谦卦其中的一段爻辞写道:“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意思是:天道的规律是消减多余补益不足;地道的原则是变迁富足充实亏损,这使它像流水,保持滋润不枯竭;鬼神的原则是祸害自满的人,施福于谦卑者;而人道则是厌恶骄傲自满,喜爱谦恭。谦虚的人处在尊贵的位置,他的道德会更加光明;处在卑下的位置,他的善德也难以被人们超越。君子依靠美德拥有美好的结果。
从谦卦的赞誉来看,谦而又谦的君子,能长久的以谦卑来蓄养自身的美德,即使他遇到类似大川大河的危险,也会化难呈祥。以谦谦美德来处理异常艰难的局面,万事万物也会跟着受益。
周文王在狱中反复推演,基于对天地人这三道的清醒认识,总结出谦恭礼让是人生在世必备的重要智慧。不论一个人外在形貌如何,他们的天性都是平等共通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人不具备的特点和秉性,而每一个人拥有的才能和天赋,也都会成为彼此的参照,相互补给。
满招损 谦受益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谦,敬也。从言兼声。”言为心声,言语不自满,有功而不居,足以见恭敬推让之实,故谦从言。“兼”,为两者互合之意,尊道重人而谦退自处,人也会以此相遇而互相敬重,故“谦”从兼声。
《尚书》中记载:“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骄傲自满会为人招来损失,谦虚会使人受益,这是古代先贤认识到的天道。其实,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就,都来自众人之缘,和合而成的结果,并不会单纯地属于某一个人。面对现有的成就、得到的成果,一旦失去谦恭的态度,再大的功绩,也会在人心的傲慢和膨胀中,失去光泽。
人一旦骄傲自满,就会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比别人都强,他就很难再借鉴他人更好的品行,人生之路也就会止步不前。当心中的所想,越来越远离谦恭时,薄弱的根基,也无法再度深入成就的沃土。就像杯中的水已经灌满,再加上一点都会洒出来,真的是欲加之而不能。所以保持谦恭的态度,才会有更广的进取空间。
因此,源于“谦卦”的演绎,在中国古代留下了淳厚的谦风,也引申出“谦善、谦卑、谦下、谦和”等和谦有关的传统故事。
谦卑像大地 自尊而尊人
孔子在鲁桓公的庙里参观时,他的弟子子路问,如何才能保持富贵不翻倒?孔子说:“对自身的聪慧要保持愚弱;功高覆盖天下,要保持谦让。”后来子贡问,如何才能做到对人的谦虚?孔子说:“那就要像土地一样,深深的挖掘,才能得到甘泉;种植五谷,就会生长的繁茂;草木繁盛,禽鸟和野兽就会在这里生养。土地之功很大,但它从不贪揽功绩。对人谦虚就应该像土地一样。”
当一个人才华横溢,又有权有势,如果他能像一座高山深深地居于大地之下,不以功居,谦卑待人,自尊而尊人,这样的人,即使很有成就、很有才华,也不会招人嫉妒,成为他人的阻碍。
不贪天功 谦恭守心
春秋时期的晋国贤臣介子推,骊姬之乱发生后,他不畏艰险困厄,始终跟随公子重耳辗转流亡19年。公子重耳逃到卫国后,卫国不敢收留,于是重耳一行转向齐国。流亡途中,由于没有食物,只好挖野菜充饥。重耳自幼生长在王宫,咽不下野菜。于是,介之推就割股熬汤,献给重耳。后来,重耳当上国君,就是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介子推并未因以前“割股奉君”的事,为自己求取富贵功名,他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他认为即使自己不割股奉君,重耳一样会当上国君,因为那是天命所在,怎么能贪揽上天的功劳呢!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介之推的故事,告诫世人面对功绩,应该保持的谦卑和恭谨。
周文王的“谦卦”留下的智慧,以及引申的谦卑文化,留在浩瀚的古籍中,如同宽广明澈的清湖,沉淀着它的古朴,温文如玉,清澈明亮;又平和静谧,宛如巨大的明镜,照亮迷惘,化解纷争。这座谦谦的明湖,对人心灵的滋养,保持精神的不枯不竭,生机勃勃,也赋予人清醒的心智,攀上“日进日新”的天梯。#
责任编辑:林妍